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语言艺术探究

2020-04-21 来源:华拓网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语言艺术探究

汪阳

凯里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凯里

556000

[摘要]作为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之一的《威尼斯商人》,之所以能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除了其情节安排引人入胜、跌宕起伏外,整部作品的语言艺术也深受广大读者推崇,它不仅在推动故事方面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且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言不失为画龙点睛之笔,表现出了莎翁深厚的文学功底与高超的艺术造诣。在《威尼斯商人》中最为精彩的一幕就是“法庭审判”,这一部分不论从情节安排,还是人物塑造上,都是整部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因此笔者试图节选这一部分作为分析内容,以此向读者展示这部旷世巨著丰富而高超的语言技巧。[关键字]威尼斯商人;语言特征;人物形象;情节推动DOI:10.16412/j.cnki.1001-8476.2016.27.010

莎士比亚是英国历史上最具盛名的剧作家,在他闪耀的一生中,他所创作的作品如繁星一般在历史的长空中熠熠生辉。而这其中,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戏剧之一的《威尼斯商人(TheMerchantofVenice)》(其余三部分别为《仲夏夜之梦(A

nio)和高利贷者犹太人夏洛克(Shylock)之间的矛盾冲突为故

事主线,而到了两人签订割肉还债的生死契约时,全剧达到了故事的高潮。在这一幕戏中,首先引出矛盾的是鲍西亚和夏洛克。莎翁以他们二人分别象征着正义与邪恶,正邪双方的激烈交锋使这幕剧在一开始便完全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并推动着剧情进一步发展。

为了帮助好友巴萨尼奥向美丽富有的鲍西亚求婚,安东尼奥从势利、冷漠的夏洛克那里借了三千块金币的高利贷,但是仇视安东尼奥的夏洛克借放贷之机伺机报复,提出了用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来还贷款的荒谬要求,并要求法庭立即执行这一“约定”,安东尼奥因此陷入生死危机。就在这一危急时刻,女扮男装的鲍西亚神奇地出现在了法庭上。一开始鲍西亚向夏洛克讲道理,企图唤醒他的仁慈之心。但是夏洛克却一意孤行,坚决不做让步。而后鲍西亚提出用以贷款三倍的钱财来取消这一“割肉契约”,可是夏洛克却坚决要将安东尼奥置于死地,哪怕把整个威尼斯给他,他都不会取消约定。在这一过程中,夏洛克贪婪冷酷的一面展露无遗,而在他的衬托下,鲍西亚所表现出的人文主义精神显得尤为珍贵。鲍西亚所提出的和解建议并没有成功,故事向着更加紧张惊险的方向发展。审判继续进行,安东尼奥被迫露出自己的胸膛,以便夏洛克来割下自己身上的一磅肉。而此时的夏洛克更加嚣张了,他叫嚣着要从安东尼奥胸口上开刀,最好是靠近心脏的位置。不仅如此,他还宣称自己这么做是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并且不住地称赞法官的公正,试图在舆论上“绑架”鲍西亚,迫使她按照他的意图来进行审判。而鲍西亚也只能无奈得承认契约是有效的,法律允许夏洛克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此刻,夏洛克的形象已经不仅仅是贪婪、自私了,他虚伪、险恶的一面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发展到此处,似乎结局已经明确了,在这一次交锋中邪恶貌似要取得胜利了。然而就在此时,情节却急转而下,朝着所有观众都没有预料到的方向发展。正当得意忘形的夏洛克准备庆祝自己的阴谋得逞时,机智

MidsummerNight’sDream)》《皆大欢喜(AsYouLikeIt)》

《第十二夜(TwelfthNight)》)无疑是极为耀眼的一颗明星。莎士比亚于1597年完成这部戏剧。十六世纪末的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发展黄金期,经济贸易极为发达,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英国在欧洲的地位也日益提高。而文学作家作为对社会环境感知最为敏感的一个群体,他们所感受到的社会气息无疑充分体现在了他们的作品中,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便是如此。受到当时英国繁荣兴盛环境的感染,莎士比亚将《威尼斯商人》的整体基调定位为乐观、明快、积极向上,这部作品不仅极力赞扬了友谊、爱情和真诚的可贵与伟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将人文主义思想视为解决社会矛盾的有效工具的理想与信念。《威尼斯商人》之所以能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除了其情节安排引人入胜、跌宕起伏外,整部作品的语言艺术也深受广大读者推崇,它不仅在推动故事方面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且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言不失为画龙点睛之笔,表现出了莎翁深厚的文学功底与高超的艺术造诣。《威尼斯商人》中最为精彩的一幕就是“法庭审判”,这一部分不论从情节安排,还是人物塑造上,都是整部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因此笔者试图节选这一部分作为分析内容,以此向读者展示这部旷世巨著丰富而高超的语言技巧。

一、在激烈冲突中凸显人物性格

《威尼斯商人》这部戏剧以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Anto-[基金项目]凯里学院2015年人文社科研究重点课题“西部高校学生英语写作语篇错误研究”(课题编号s150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汪阳,女,(1977-),福建建瓯人,凯里学院外国语学院,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语篇语言学和英语教学研究。

19

的鲍西亚将剧情推向了另一个方向。她承认夏洛克与安东尼奥的契约具有法律效力,所以要严格按照契约的内容来执行,但是这个“严格”却代表着另一种含义:夏洛克只能按约定从安东尼奥身上取下一磅肉,如果多取了一滴血,或者肉的分量不足或超过一磅,那就是夏洛克违反了约定,他也将接受惩罚,不仅要为安东尼奥抵命,还要把他的所有财产充公。直到此刻夏洛克才回过神来,现在他想作出退步,他表示愿意接受三倍于贷款的还款,并放过安东尼奥。随后又说只要要回本金就行。但是鲍西亚并不打算放过他,她坚持夏洛克除了拿到那一磅肉外,其余任何妥协都不许进行,这时夏洛克反而被自己提出的“契约”困住了。鲍西亚趁机奋起直追,进而提出夏洛克的行为是蓄意谋杀本邦居民,法庭可以判决将他一半的财产充公,另一半直接给受害人。在这一系列曲折激烈的交锋之中,通过两人针锋相对的语言,鲍西亚作为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女性代表,其人性的光辉深深地感染了读者,她身上表现出的刚毅果敢、智慧博学同样也征服了每一个似乎亲临审判现场的人。与鲍西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夏洛克,他作为邪恶的代表,阴险、贪婪、自私的本性展露无遗。尤其是当得知自己的财产马上就要被没收时,他叫喊道:“要是拿走了我的钱,那就是要了我的命。如果你们真要了我的钱,那就把我杀了吧。”一个毫无人性的守财奴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与鲍西亚的正面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二、注重整体氛围的展现,以修辞丰富人物形象

在《威尼斯商人》法庭审判这幕剧中,人物形象饱满生动,每个人物的性格也刻画得鲜明、传神。不仅如此,莎翁在整体环境氛围的渲染上也显示其高超的文学水平,不仅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更为后续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合理的言说空间。

在法庭论辩开始之前,整个舞台就已经营造出紧张的气氛:夏洛克本身毫无慈悲心肠的本性为安东尼奥所了解;作为审判者的公爵尝试调解却以失败告终;而安东尼奥的友人巴萨尼奥在对质过程中也败给了夏洛克;除此以外夏洛克的犹太人身份与安东尼奥基督徒的身份之间也在信仰上产生了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冲突(圣经中记载正是犹太人背叛了上帝)。正是在这一充斥着紧张气氛的环境下,夏洛克就像一只杀气腾腾的野兽,带着狰狞的表情静静地等待着把安东尼奥逼入绝境的那一刻,而安东尼奥犹如一个毫无反击之力的猎物,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是如何陷入困境。感受着这种氛围的读者,似乎已经认定了安东尼奥的悲剧结局。这就为后来的情节反转做出了绝妙的铺垫。当作者描写庭审辩论现场时,对于人物语言上的渲染构成了整部剧的高潮。当巴萨尼奥问夏洛克为什么要磨刀时,夏洛克信心满满地答道:“要从一个可怜的破产的人身上割下一块肉。”而面对安东尼奥友

人的谩骂,夏洛克只是很不屑地回道:“有本事把我契约上的印章也一起骂掉。”这些语言显示出了夏洛克在庭审之初对自己预计的结果所具备的信心。而当鲍西亚承认契约内容有效,并且法庭会审判他可以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时,夏洛克开始称赞法官多么公正,多么优秀。然而结合后续情节来看,鲍西亚的做法是对之后实行策略的有效铺垫,就是说让夏洛克在得意忘形之际暴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为后来情节反转提供了合理的解释空间。当故事发展到顶峰之时,用不同的语言风格来构建出不同角色的性格,使得这部作品的戏剧感自然而然得显现出来。就在安东尼奥和他的朋友都为即将发生的悲剧而绝望时,夏洛克也在为自己的计谋得逞而得意忘形,并且已经用磨刀这一行为来表现自己的信心十足。然而鲍西亚的一句话却将整个故事的走向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安东尼奥脱离了危及生命的险境,而夏洛克却成了最大的输家。而在故事结尾安东尼奥的好友葛莱西安诺对鲍西亚“博学多才”“公平正直”“在世的丹尼尔”等的称赞,愈发衬托出夏洛克前后反差巨大的处境,不仅更加生动地表达了作者要反映的主题,而且增添了这部剧的喜剧感。

莎翁除了来渲染氛围方面展示了他的戏剧田赋,同时他在刻画人物形象中所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也为读者所称道。通过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作者拓宽了人物形象的表现空间,使得剧中的角色具有更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比如安东尼奥对夏洛克的描述就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手法:“和这个犹太人讲道理,就相当于是站在海滩上让大海不再涨潮,责备野兽为何要让羊羔失去母亲,让山上的松树不再随风发出声响!要是这个犹太人的心肠都能变软,那么这世上就找不出比它硬的东西了。”从这些比喻中,夏洛克铁石心肠的形象跃然纸上。

在《威尼斯商人》中,读者处处都能体会到莎士比亚诗化的语言所带来的美感,这些语言所构筑的美学意境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在这部极具代表性的戏剧之中,每个人物都具有充满个性的语言特征,这些有血有肉的角色共同组成了莎翁内涵丰富的戏剧世界。不论在人物形象的构建,还是氛围的渲染,以及故事情节的推动上,莎翁戏剧语言所蕴含的艺术性都值得我们品味与感悟。

[参考文献]

—《威尼斯商人》的含混性[J].平顶山学院学报,[1]黄洁.“语言问题”——

2014(04).

[2]许姝馨.以互文性理论分析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翻译中的微观语

言现象———以朱生豪译本为例[J].牡丹,2015(22).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3]王晓玉.吝啬人最终吝啬的是自己的人生—人》艺术评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2).

[4]王湘云,郑九海.论《威尼斯商人》的语言“陌生化”现象[J].山东外语教

学,2000(04).

yūwénjiànshè

语文建设2016.

学术

文化纵横

文学

·语言

教学关注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