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

2024-09-07 来源:华拓网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一、教材依据:

课文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八单元第25课。 二、设计思想: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

这篇课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为了凸现文中蕴藏的超脱境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以课题切入点,并以此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时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通过不同层面、不同方式的“读”,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加深理解。通过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悟”,提升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努力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则是组织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走向更深层次的读与悟。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1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四、教学重点:

感受花的美,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 五、教学难点: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而在孩子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震撼。 六、教学准备:

1、课前鼓励学生查阅有关德国风情民俗,对德国有个初步的认识。 2、收集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对作者有所了解。 3、制作课件。 课前互动:

竞赛游戏:肘不弯曲解领巾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一起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一定会产生一些疑问,谁来说说,你们有什么疑问?你说 你说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首先,我们一起来明确课文的学习要求(课件一):(老师读)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2、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3、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课文,感知课文的内容,并且在文中找到:作者第二次踏上德国的土地,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好,开始(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指点,出示全文课件)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能说说作者第二次踏上德国的土地,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学生甲回答后,点击课件)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学生乙回答后,教师板书:奇丽 奇特)同学们真聪明,请大家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预设一:师:读得真好,请再读一遍!—— 预设二:师:请同学们学着老师读一遍——

师:哎呀,我们班同学读书真的很棒!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体现景色奇丽的句子画上横线,将体现民族奇特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师:好的,同学们刚才找得非常认真,谁来说一说,文中哪些句子是描写民族奇特的?你说——你说——(点击课件)

3

师:哪些是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呢?——

师:好的,同学们可真聪明,这些句子确实都能体现出景色奇丽、民族奇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这些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品读时老师有几点要求(点击课件):一、先认真地读一读这些句子。二、用笔在这些句子的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写体会的时候有个小方法:可以写你对句子中重点词语的感受,可以联系上下文写感受,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写。开始吧——

师:写完了的同学可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讨论,听一听别人是怎样体会这些句子的,

师: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认真,现在我们先来交流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出示课件)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请同学们用刚才品读句子的方法来品读这两个句子。谁先来?你来。刚才两位同学读得很好,下面请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幅图,大家看(课件五),多美呀!这就是“花团锦簇”,这就是“姹紫嫣红”,面对这两幅图,你还有什么词可以形容它们?

4

(生:花色迷人 花香醉人 花枝招展 百花齐放 百花盛开 百花争艳 绚丽多彩 五彩缤纷 万紫千红 百花争艳 锦上添花 )

师:看,这么多美的词,加上我们新学的这两个词,都是描写花的。看着这么美的花,要是能配上音乐读该有多好呀!谁来读一读?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美的句子,要是能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该有多好啊!请同学们闭上眼,踏上德国的土地,在灿烂的阳光中,大街小巷都在鲜花的簇拥下,鼻子里闻到的都是那花儿的芬芳。走过任何一条街,——(教师读)

师: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下面请同学们配着音乐小声地、自由地读! 师:有谁愿意再读给大家听?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尝试着背一背,好吗?

师:同学们背得真好!为什么会有这么美的景色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德国人那奇特的养花方式。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谁先来读?你是怎样体会这一句的? 还有谁读? 大家一起读

师:大家读得真投入,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你们一起读一读,行吗?好,

5

那老师读我们中国人是怎样养花的,你们读文中的句子。 师:我们是喜欢花的人才养花,他们是—— 师:我们是把花养在屋子里,他们是——

师:我们是在屋子里就能看到一朵朵争奇斗艳的花,他们是—— 师:同学们真不错!谁能告诉我,在德国,为什么家家户户都把花养在屋外,在家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教师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是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真的是非常值得人去体会琢磨的呢!如果你是一个留学生,漫步在德国的街头,眼睛里看着这些为路人而怒放的姹紫嫣红、千娇百媚的鲜花,沐浴着沁人心脾的芬芳,你会想些什么呢?

师:同学们,现在大家告诉我:为什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生答)问题解决了,请同学们一起将课题读一遍。再读——

师:人们常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四五十年之后,德国发生变化了吗?请同学们扫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一看季先生是怎样回答的?你说

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同学们,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一起将它读一读。(生读) 师:是啊,时光在流逝,环境在变迁,美丽并没有改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也没有改变。这让季羡林老先生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祖国,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体会。(课件) 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6

你说 你说

师:当时的作者,身处异国他乡,文中的“乡”就是祖国,就是我们中国啊。读着这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不由得想起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予人方便,自己方便”这些充满人生智慧的话语,多么希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具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啊!

师:孩子们,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就是心里装着别人,这是种多么美丽的情怀,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这种境界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同学们不仅要将这种精神记在脑海里,更要将它落实到行动中!最后,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

师:孩子们,知识的运用在于积累,还有一点时间,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并且把文中那些优美的句子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师: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