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什么是假币?假币罪的定义是什么?

2024-04-29 来源:骅佗教育

伪造货币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要件(任何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要件(明知是伪造货币而持有或使用)、客体要件(侵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客观要件(持有或使用数额较大的伪造货币)。根据最高法院的规定,数额较大是指总面值1000元以上或币量100张以上。未达到这一数额的情况下即使存在其他严重情节,也不能认定构成该罪。

法律分析

持有、使用假币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主体要件。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其持有、使用伪造货币的行为都可构成本罪。

2、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即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仍非法持有与使用,如受他人的蒙蔽、欺骗误以为是货币而为之携带或保管的,在出卖商品、经济往来等活动中误收了伪造的货币后不知道而持有或使用的等,因不具有本罪故意而不构成本罪。但误收后发现为伪造的货币仍继续持有或使用的,仍可构成本罪而按本罪论处。

3、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持有或者使用伪造的货币的行为危害或已经危害国家货币流通秩序,妨害国家货币管理制度。

4、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上表现为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

对于“数额较大”,可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伪造国家货币、贩运伪造的国家货币、走私伪造的货币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贩运伪造的国家货币罪的起点数量规定,以“总面值1000元以上或者币量100张以上”作为认定标准。未达到上述起点数额的,即使存在其他严重情节,也不能认为构成本罪。

拓展延伸

揭示假币制造与流通的违法行为

假币制造与流通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金融秩序和社会安全。制造假币涉及伪造货币、制作假印章、使用特殊工具等手段,旨在非法获取利益。而流通假币则是将伪造的货币投入市场,以获取真实货币或商品,给经济交易带来风险和损失。这些行为在大多数国家都被严厉打击,法律对假币罪有明确的定义和相应的刑罚。打击假币犯罪需要加强货币防伪技术、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国际合作等综合措施。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假币制造与流通的违法行为,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安全。

结语

持有、使用假币罪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体要件和客观要件。只有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明知是伪造货币而持有、使用才构成本罪。该罪行侵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危害国家货币流通秩序。数额较大的行为可参照相关法律规定,如总面值1000元以上或币量100张以上。未达到起点数额的情况下,即使存在其他严重情节,也不能认定构成本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

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