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家庭教育,会成就孩子的一生。育儿先育己,孩子出生后,看了不少的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这些书籍让我受益很多,这里分享给你。

应对2-3岁孩子的叛逆期《可怕的2岁麻烦的3岁》

这本书读了很多遍,因为儿子正处于这个年纪,2-3岁被认为是孩子成长中的第一个叛逆期,确实,我已经深深体会到了。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萌芽,想要摆脱父母的控制,所以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寻找更合适的方式来应对孩子的叛逆期。

杨霞在书中提出:

从2岁到3岁迈进的这个阶段,孩子的智力、体力和想象力都会迅速的提升。

这本书我觉得更像一本工具书一样,里面涵盖了几乎所有两三岁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教给家长如何去解决,如何让这个时期的家庭教育变得更愉快和谐。

比如,书中提到的“与3岁孩子相处的十大技巧。

目前儿子正在经历3岁这个阶段,经常会把”不要“挂在嘴边,这也不要那也不要,我认为正确的事儿一件不做,不正确地做了一大堆。这本书会有很多关于3岁孩子会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该如何去做,虽然不能照搬照抄,但这本书确实给了我跟孩子友好相处的灵感。

给孩子的哲学启蒙课《没大没小的为什么》

孩子为什么要学点哲学?因为哲学可以培育独立思想,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不会被成人世界的条条框框束缚。

这本书作者用孩子也能读懂的语言,回答了孩子关于自我、社会、万物的26个哲学之问。孩子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哲学角度来讲述,让孩子从哲学角度独立思考。

从“我是谁”这样的自我之惑,到“什么是好朋友”的社会之问,再到“过去的时间都去哪了”这样的飘渺概念……,那些孩子会问到的没大没小的问题。

比如,这个问题 :”妈妈,你死后,我怎么找到你?“

光看到题目我就已经泪奔了,跟儿子聊天时也提到过这个话题。针对这个问题,作者分成了3个部分作,给出了许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思考观点,引导我们往更多角度去发散。

什么是死亡? 如何理解死亡? 如何面对家人的离世?

在”什么是死亡?“这一部分

作者举了小朋友也可以听懂的两个例子,绘本《獾的礼物》和动画片《寻梦环游记》

獾死后,它的朋友们都在回忆跟它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獾给每个朋友都留下了可以珍藏与回忆的事情,有了这些记忆,獾就还在大家的生活里。 《寻梦环游记》让我们了解到墨西哥亡灵节的风俗,在那里,亡灵只有在人间不被怀念,才会真正死去。

最后的部分作者给出了自己的:

如果妈妈死了,我会尽自己的全力陪伴你,帮助你。如果我说话,你听不见,我就让风跟你说,让花花草草跟你说,让你身边飞过的小鸟,爬过的小虫与你说话,让你身边的每一样东西告诉你,我有多么爱你。

书里的多个章节末尾,大小朋友练习部分,也都拓展了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它们可能没有答案,又或者它们的答案是五花八门的。

书中还有很多关于孩子的提问

正如作者所写:

鼓励孩子们提问,提真正的问题,和孩子们一起提问。提问、思考、讨论的过程,也许才是意义所在。

儿子的必读指南《养育男孩》

男孩养育之路充满艰难险阻,想养出阳光又优秀的孩子,并非易事。家有儿子,我一直在思考该怎么养他?给他什么样的教育?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其实不是如何去教育男孩,而是如何改变自己,完善自己,言传身教地去影响孩子。

正如书中所说:

养育男孩是一门艺术,培养最棒的男孩,父母不但要教,更需要掌握科学的育儿观念和方法,具备一定的育儿智慧。如果教育方式合理,科学,每个男孩都将是最棒的。

儿子现在3岁,正是有各种小情绪的年纪,每次讲一堆大道理就是不当回事。讲来讲去讲烦了,就会忍不住吼他两声,依然没什么用。

这本书中,提到了,男孩更喜欢商量着来,反思一下自己,是我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他身上了,怪不得不听,试着用商量的语气和他沟通,效果要好很多。

书中关于和孩子谈话还提到了“二八法则”

我们付出的80%的努力,也就是绝大部分的努力,都没有创造收益和效果,或者是没有直接创造收益和效果,而我们80%的收获却仅仅来源于20%的努力,其他80%的付出只带来20%的成果,这就是“二八法则”

和孩子说话,也是这样,80%的时间用来倾听,20%的时间用来讲话,重在倾听。

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正面管教》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比较棘手的问题。这本书中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和案例,去帮助解决和孩子相处中遇到的种种困扰。

教育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有的父母严厉,有的父母骄纵,而有的父母正是处于这两者之间。关于大人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书中提到了三种方式:

严厉(过度控制) 骄纵(没有限制) 正面管教(和善与坚定并行)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正面管教”,有规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选择;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来选择。

书中还给出了孩子常犯的4种错误目标和背后的错误观念,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行为:

(1) 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2) 寻求权利——错误观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感,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感受伤害。 (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归属感。我放弃。

书中列举了很多孩子的例子,也给出了教育孩子的准则,这些都会对我们教育孩子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