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

编辑|知文

01

社交焦虑的易感人群包括现在的大学生,并且社交焦虑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影响社交焦虑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环境因素和个体的认知。根据以往研究,父母的教养方式作为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环境因素,可能会通过评价恐惧这种认知活动对个体的社交焦虑产生作用,但是目前却几乎没有研究探讨过三者之间的关系。

此外,以往许多研究者认为正面评价恐惧和负面评价恐惧都是社交焦虑的重要认知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却缺少对评价恐惧和社交焦虑之间因果关系的检验。基于此,研究者首先探讨了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正面评价恐惧、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模型,进一步检验了大学生正面评价恐惧和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因果关系。

研究者分析了正面评价恐惧和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且在进行正面评价恐惧诱发后,被试的正面评价恐惧显著增加,社交焦虑没有显著增加;进行负面评价恐惧诱发后,被试的负面评价恐惧和社交焦虑均显著增加;诱发被试的负面评价恐惧,被试的正面评价恐惧也显著增加。

结论就是正面评价恐惧和负面评价恐惧在父亲温暖和母亲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该中介作用既包含了平行中介作用,也包含了链式中介作用,该结果支持了正面评价恐惧和负面评价恐惧之间的关系是双因素模型和延迟模型并存的观点;个体的正面评价恐惧部分根植于负面评价恐惧;负面评价恐惧可以直接导致个体的社交焦虑。

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在制定预防和矫正大学生社交焦虑的策略时,一方面要考虑到成长过程中父亲教养方式和母亲教养方式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个体对外界评价的恐惧的影响。

02

个体身处于社会之中,社会交往是必不可少也是无法避免的,我们需要通过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获得所需的信息,需要通过与他人进行合作达成一些目的,也需要通过建立与他人的联系来获得生活的满足感。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高中紧迫的学习生活和沉重的学习压力使得他们大多只关注学习而忽略了社交,大学学习生活相对自由,而他们却可能已经不知道如何社交,也不愿意进行社交了,再加上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很多交流互动都可以选择通过网络完成,这给大学生躲避社交提供了条件,也让他们成为了社交焦虑的易感人群。

社交焦虑会限制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各方面表现家庭的权威性,对他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都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因而也成为很多人患上心理疾病的一大诱因。从现有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文献中可以看出,社交焦虑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因此,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形成机制对后续的干预工作以及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交焦虑作为个体的一种心理应激反应,会受到周围环境以及自身认知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以往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社交焦虑的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良好、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个体的健康成长,而不良、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则会增加个体出现社交焦虑的风险。

而评价恐惧作为一种认知机制,对个体的社交焦虑也有着重要影响,对于他人评价的恐惧会让个体更容易对社会交往产生焦虑情绪。

03

评价恐怖

评价恐惧可分为对正面评价的恐惧和对负面评价的恐惧,目前无论是正面评价恐惧还是负面评价恐惧,都被认为是社交焦虑的重要认知组成部分。有研究者认为,个体对于环境刺激的认知活动在心理应激反应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因此我们推测,父母教养方式作为一种环境刺激,可能会通过评价恐惧这种认知活动的中介作用对个体的社交焦虑发挥作用,这可能是父母教养方式对社交焦虑的一种新的作用机制。

此外,虽然目前评价恐惧已经被视为社交焦虑的重要认知组成部分,但是还缺少探讨评价恐惧与社交焦虑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而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对社交焦虑的干预和社交焦虑障碍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人员还对评价恐惧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测试。

所以我们将探讨评价恐惧在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交焦虑关系的中介作用以及评价恐惧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因果关系,以丰富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形成机制研究,深化大学生评价恐惧和社交焦虑的实证研究。

04

父母教养方式定义

美国心理学家首先提出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把父母教养方式定义为父母与进行沟通时对孩子的态度和父母的行为所营造的情感氛围。在研究中指出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的观念、行为等的综合,不随情境的变化而改变,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我们将父母教养方式定义为父母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态度、行为倾向和情感表达模式,它能体现父母的教养观念,具有相对稳定性,能够影响孩子的各方面发展。

父母教养方式的维度和类型

多名国外学者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维度进行了划分。最早将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维度,一个维度为接受——拒绝,另一个维度为支配——服从;通过访谈和记录的方法研究了父母宽容民主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将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情感温暖——敌意和冷漠——参与两个维度;通过编制孩子评价父母行为的问卷,将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爱意——敌意和自主——控制两个维度。将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温暖——敌意和限制——宽容两个维度。

就父母教养方式类型的划分而言,该方面权威的专家通过研究不同环境中父母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把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专制型、权威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并指出在权威型家庭成长的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的成就倾向家庭教育的权威性,在专制型家庭成长的儿童缺乏一定的责任感,在放任型家庭成长的儿童缺乏独立性。

国内学者对结果进行因素分析将家庭教养类型划分为理解鼓励型、过分约束型、冷漠专制型和限制保护型。虽然不同的学者将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了不同的维度和类型,但从这些维度和类型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相似性,都是从父母教养方式的“宽”与“严”、“民主”与“专制”入手进行的划分。父母教养方式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会影响子女的人格和社会化发展等。

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人格发展的影响

家庭是为个体提供生活保障的所在,它对个体人格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个体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不同父母教养类型的青少年在人格特质方面差异显著,温馨的家庭和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良好、成熟、独立等人格的发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青少年的犯罪行为,而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则会使子女形成难以适应社会的不良人格特征,也更容易情绪化。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首要场所,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有助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反之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也对他们的社会性发展有不良的影响。

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可以提高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个体能够坦然的面对生活中的社交情景,也能够减少个体问题行为的发生,比如权威型父母教养方式能够减少个体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出现的概率;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则会增加个体出现问题行为的可能性,无论是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还是放任型父母教养方式,都有可能使子女更加容易出现攻击行为等问题行为家庭教育的权威性,也会使孩子形成一种不安全的依恋关系,更有甚者可能会导致个体人格障碍的出现。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