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青少年生活问题有哪些

2022-08-08 来源:华拓网

摘要: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一直出现新的问题,而这时候家长要及时采用正确恰当的方法去引导和教育孩子。现在的青少年因为物质条件的优越导致生活能力、习惯和观念上出现一些问题。那么青少年生活问题有哪些?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我们一起来看看。

生活自理能力差

中国心理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委员张秀云认为,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现象,并非现在才出现。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环境较为优越,从小被骄纵惯了,一旦远离父母和家庭,立即“水土不服”。

父母首先要在自身行为上注意调节,让身教重于言教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即你想让孩子怎么样,那么我们自己首先要怎么样,让我们在生活上的条理性、计划性、规律性的行为(对家里的一些常用物品应固定一处存放,并让每个人都共同遵守,用完后要物归原处。爱护自己的物品,把物品放整齐,妥善保管,自己的物品自己整理等)来影响孩子孩子克服做事马虎、毛躁、毛手毛脚、慌慌张张、丢三落四的毛病,进而养成严谨细致的习惯。

其次,把孩子每天所要做的事情按一个固定的程序模式制定下来,什么事情先做,什么事情后做,使之成为流水线,循环往复,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比如,早上起来先晾一杯开水→刷牙→喝温开水→洗脸→吃早餐→……。这样有规律的生活能有效地纠正孩子丢三落四的毛病。

第三,让孩子在做事之前用一张纸条写出周密的计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事前做哪些准备、如何开始,要用的物品及时间安排等。这样做会对克服做事马虎、毛躁、毛手毛脚、慌慌张张、丢三落四的毛病,产生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第四,要引导孩子从小就形成自理意识,养成对自己负责的习惯。可先从学习自理开始,教会孩子理书包,了解每个口袋的用途,学习放书本的技巧,尤其是对文具盒、课程表的使用。

第五,要培养孩子临睡前检查自己完成的作业情况。孩子做得好了要及时鼓励表扬。如仍有“丢三落四”的现象,那就帮孩子准备一个备忘录,写上每天的作业以及第二天要带的东西,并督促让他严格对照执行。久而久之,孩子的责任感就容易培养出来。

第六,要引导和培养孩子懂得珍惜。比如丢了东西,或忘了作业本什么的要延迟配置,让其体验难受或受惩罚的难堪,这样孩子延迟满足中获得珍惜自己物品的心理和行为。也可以要求孩子帮助家里干家务活挣零花钱,积攒起来去买这件东西,或是出一部分钱。让他们体验到东西来之不易,他下次就会变得小心了。

第七,让孩子因为自己粗心大意而吃些苦头。例如,孩子已出门走到半路想起将什么东西忘在家里了,家长不要替他去取,让孩子自己回去取,即使是迟到,晚看一场电影,都要让孩子记住这个教训。也可以用过度纠正的方法巩固孩子的好行为。

第八,放手促其独立,自己的钉子自己碰,经验教育并存。经过父母的帮助和引导后,父母还应辅导孩子自己去完成,然后让孩子去做。这叫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教、扶、放”的三个有效步骤。其中的“放”一定要放的干净,让孩子独立地去做事,他可能会碰钉子,就让孩子自己去碰,自己的教训是最好的教训,自己长的经验是最好的经验。

当孩子主动提出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父母最好不要说“你还不行”或者“不可以,太危险了”,而应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放手让孩子一试。即使孩子失败了,也可以借此获得处理同类事情的经验。当孩子有退缩的念头的时候,父母要及时给予他勇气和鼓励。当孩子求助的时候,父母要尽力给予帮助。

孩子做事拖拉

孩子做事为什么会拖拉?

1、从小养成的习惯。很多孩子做事拖拉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他们以前做事就是慢慢悠悠,一点都不着急,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养成了一种做事拖拉的习惯。

2、没有时间观念,不会安排时间。一个孩子很难有正确的时间观念,做事情的时候时间的安排也很难妥当。合理的利用时间可以大大孩子做事的效率。

3、家长太过溺爱导致孩子做事不紧不慢。溺爱孩子的家长会为孩子打理好一切事物,孩子可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就会没有动手能力,在做事的时候会拖拉是因为非常生疏。

1、由于孩子动作慢,可以通过游戏来加以改变。父母可以经常与孩子玩一些小的竞技游戏,使孩子在游戏中提高自己动作的敏捷程度。例如,比赛看谁吃饭快,比赛看谁穿衣服快等,这些游戏能激发孩子进取心。孩子喜欢玩,但是,玩多了孩子可能就会觉得没趣,这时,要给予适当的奖励来鼓励孩子的“胜利”。

2、孩子可以与自己比赛。父母帮孩子设计一张“比赛”成绩表,记下最初的时间,然后,每天记录实际完成的时间,如果比以前有进步,就给予奖励,如果没有进步,保持原状,或者退步,就不给予奖励。

父母可以让孩子先从简单容易的做起,逐渐向比较困难的任务进发,一直到达合适的时间为止。这种方法,目的在于缩短完成每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是克服动作慢的直接办法。在此期间,家长要对孩子进行解释分数的意义,激发孩子进步的渴望。

3、父母还可以采用记数法来督促孩子抓紧时间完成某件事情。记数法很简单,随时可用,父母可以与孩子事先讲明白,看数到第几声的时候孩子可以做完某件事情。然后父母让孩子准备好,说声“开始”,就开始计时了。“1、2、3、4、5……”,一边数,一边看孩子,孩子为了完成任务,就会尽量抓紧时间将事情做完。

如果在计数开始的时候,孩子动作依然很慢,父母就故意数快一点,让孩子感觉到时间就快要到了。如果在快要结尾的时候,孩子还差得较远,就放慢记数的速度。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快一点做事,就数慢一点,让孩子有尽快完成的希望。如果家长总是很巧妙地常常使孩子在快接近尾声的时候可以把事情做完,就能使孩子获得成功的感觉,孩子完成了任务,就表扬孩子“真不错”、“又长大了”等。

4、如果给孩子表扬的方法没有效果,就可以使用硬性规定的办法来达到改变动作慢的目的。父母首先估计出孩子尽最大能力能够完成某项事情的时间,然后规定孩子在这个时间内完成这项事情,否则就不让他继续做下去。时间一到就要停止。比如吃饭,到时间就把饭菜收起来,并且对孩子说:“我很失望,我希望你下次能按时把饭吃完。”

5、还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时间的办法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在日常活动中,可以在家制定一个时间表,家长也要树立好榜样,按照时间表要求孩子,孩子做到了就一定要及时的表扬.

6、生活有规律,早睡早起,做好上班准备,有充足的时间让孩子做他该做的事情。如果8点钟出门,那么一小时之前就要叫醒孩子,让他有充分的准备时间。父母牢骚责备越多,小孩压力越大,动作则越慢。有些准备工作可隔晚做好,如留心气象预报,准备好雨具、孩子的玩具、食物等,有些事情可以培养孩子自己做,要相信他们能做好。

7、取走或回避容易造成孩子分心的物品。在他的视野里,不要有玩具等东西出现,更不要边玩边穿衣服,避免养成拖拉习惯。早晨可放些活泼有节奏的音乐,不知不觉中加速孩子的动作节奏。留些时间给孩子以抚爱,不宜生硬地催促孩子说:“快起来,不然又要迟到了!”应变为给孩子一些拥抱,或鼓励的话语,孩子会因此而与成人合作得更好。

给孩子规定时间,让他完成穿、洗、吃等事,可以用小闹钟提醒催促,让孩子抓紧时间。对孩子要有适当的期望值,但不要期望太高,凡指望他配合的,应多表扬、鼓励。在周末及假期,可以让孩子随意些,放松些,因为每个人都有这种需求。

孩子做事三分钟热度

1适时表扬孩子

有些孩子做事情之所以会半途而废,是因为他们觉得得不到应有的表扬,所以干脆就不做了。家长们想要让孩子改掉三分钟热度的习惯,不妨多表扬孩子,例如孩子做事情做到了一半,家长们要及时对孩子给予鼓励与表扬,让他们有动力继续做下去。

2培养孩子的兴趣

有的时候,孩子之所以会做事情没有长性,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提不起兴趣。所以,家长们想要让孩子改掉三分钟热度的坏毛病,首先应培养孩子的兴趣。多让孩子学习一些画画、拼图、阅读等等,并且在过程当中,可以借助游戏等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逐渐锻炼孩子做事情的长性。

3对孩子提出要求和规则,并给予奖励

孩子做事没耐心

要想孩子改掉做事情没有长性的坏习惯,建议家长们可以在孩子做之前,就适当地提出要求和规则。

例如,孩子开始做一件事情,这个时候,家长们可以和孩子达成协议,一定要把它完成,绝对是不能半途而废的,而在孩子按要求完成后,给孩子一定的奖励。

有了一定的要求,孩子的内心就有了标准,做事的目的性更强了,有利于孩子逐渐养成做事耐心长性的好习惯。孩子最是三分钟热度

孩子乱花钱大手大脚

1.记账查账,搞清楚钱的去向。

亲母子也要明算账。买了什么东西,各花了多少钱,给孩子一本账簿,要求他记清楚,甚至可以要求孩子必须用自己计的账簿,和家长换取下一个阶段的零用钱。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孩子钱花在哪,一方面孩子每天看着自己记的账簿,也能慢慢形成一定的金钱观念和责任意识。而家长知道了孩子是怎么花钱的,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乱花钱的问题。

2.对症下药,从根上解决问题

当孩子对交代钱的去向表现出严重隐瞒、抗拒的时候,家长要特别的警惕。必要的话,可以和孩子的同伴以及班主任了解情况,看孩子是否陷进了不好的人际关系之中,又或者是不是有超过实际能力的充钱打网游、追星买周边的行为。一旦发现确有其事,乱花钱的问题反而是次要的,帮助孩子摆脱不好的人际关系和不良的行为习惯才是重点,这些问题解决了,乱花钱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3.以身作则,合理消费有依据。

要孩子别乱花钱,家长自己也要注意,别在孩子面前随意挥霍。否则,无论你说得再多,孩子只会觉得你说一套做一套,继续有样学样。时不时带孩子去菜市场买买菜,去超市补补日用品,让孩子了解平时家庭的收入情况和日常生活的支出情况,以及一般商品的物价,区分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的概念,教孩子学会合理消费、只花必要的钱。

4.定期定量,控制零花钱来源。

根据孩子实际需要,根据“必要的用品家长买,喜欢的东西自己买”的原则,合理制定零花钱的总量,一周或者一个月发一次,没有特殊原因不能再向家长要钱。家长之间意见要统一,特别要和爷爷奶奶等长辈说清楚,如果疼孩子,可以买礼物,但不能直接给钱,否则不但会事倍功半,还容易影响孩子和家长的关系。孩子如果想要买超出零用钱范围的东西,需要付出一定程度的劳动,向家长换取。

孩子私拿家里的钱

家长看到时,需要要保持冷静思考。

当家长看到时,首先,家长必须冷静下来,不要冲动,马上定性觉得这是孩子不良的偷盗行为,先揍一顿再说。这是错误的,事情已经发生,棍棒教育是没有用的,只能让孩子心里充满仇恨。

先暗中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

父母可以先不说孩子,家长可以先暗中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看看孩子每天是不是还是在拿家里的钱,数额是多少,然后跟着孩子看看他是到底怎么花这笔钱的。

家长需要真诚平和的和孩子谈心。

当无法理解孩子,如果孩子行为比较隐秘,侧面无法调查清楚孩子拿钱的动机的话,可以很真诚平和的和孩子摊牌谈心。问清楚孩子拿钱的动机是什么?如果孩子拿钱去给贫困家庭献爱心,那这种行为是值得表扬的。如果是拿去潇洒或者打游戏,那必须提出严厉的批评,不准再犯。

父母先问问自己是不是做的不足。

当孩子自己拿钱,出了问题,家长应该先问问自己是不是做的不足。为什么要把钱随便乱放,给孩子随便拿钱的机会呢?孩子也许觉得家长随便乱放钱,表示这钱自己也是可以随便支配的呢。所以,家长一定要把钱放好,不要到处放。

孩子拿家里钱怎么办

家长需要给孩子一笔能够自己支配的零花钱。

父母可以每周或者每月给孩子一定限额的零花钱。而且要告诉孩子,如果本周或者本月超过限额花光钱家里就不会再给了。而且可以趁机会教孩子理财。零花钱的每笔账单都要用本子记清楚。每周整理一次,哪些花的好比如买了本好书等等,哪些不该花比如买了垃圾食品等等,都可以教育孩子了解清楚。

教育孩子凡事要第一时间和家长沟通商量。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互相理解,家长要教育孩子要懂得沟通,如果确实需要用钱,应该第一时间跟家长讲清楚,而不是自己私自拿钱。良好的沟通可以让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更加密切,可谓一举两得。所以,家长发现了孩子拿钱的问题,绝对不是坏事,应该当做一个契机,教育孩子的同时,让孩子更信任家长,家长也和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追星怎么办

如果孩子追星,父母首先要认同他,告诉他爸爸妈妈在这个年龄一样会崇拜一些人,只是那个时候社会上比较活跃的人和现在不一样,那时比较崇拜英雄或自我献身帮助别人的人。现在媒体大部分以影星、歌星为代表人物,孩子追星很自然,这个时候孩子如果狂热的崇拜雷锋反倒是不正常,这是时代不同造成的差别,不是孩子境界不高。所以家长要学会方法,先认同,再提出问题。比如对孩子周六去看演出给予支持和资助,但回家后可以建议他把兴奋收敛起来,安心学习。允许孩子买一点歌星CD,选个时间同孩子一起分享,但要求他学习的时候不能听。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理解和认同他的选择,自己只要注意方法和分寸就可以。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把追星向精神发展而不是向躯体发展——高声尖叫,让孩子明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追求体验式的快乐,通过想象和歌星接近来做自我认同。孩子喜欢某个歌星,孩子就认为自己和歌星是一类的人,所以要跟他们一样的穿着,一样的打扮,一样地去生活。

家长可以告诉他每一个歌星的成功都很艰苦,他们要经过很多的磨难才能成名,不是一下就能成功的,需要一年一年地唱,一年一年地练,最后才被认同,所以家长可以靠引导孩子学习明星对成功的执着来鼓舞他们的奋斗精神。

孩子追求名牌

1.小孩追名牌是环境使然

有学前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在2岁后才开始对“美”产生反应,6岁前的孩子一般没有名牌意识。通常来说,一个孩子在6岁前穿着漂亮,会说“漂亮”

,而不会说“这是某某牌子的衣服”

还有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即使家长不追求名牌,但如果孩子在学校或其他地方身处一个讲究名牌的环境中,由于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还不全面,很容易形成虚荣心、攀比心,想通过追求名牌让别人来关注自己,提升价值感和自我优越感。

2.有物质追求没错,然而更要注重心理需求

教育专家认为,何谓“名牌”,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界定范围。“名牌”并不具体指哪些品牌,追求名牌其实是一种追求比自己实际生活水平更高的物质生活的心理。人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本身并没有错,如果一个人因为喜欢某个品牌,为了得到更高的物质追求而去努力打拼、赚钱,这也是可以肯定的。但家长要注意的是在给孩子用某一种品牌时,不要过分强化那个品牌,否则容易让孩子只喜欢名牌,养成攀比、虚荣的心理。家长要把注意力多放在孩子内在成长上,与孩子多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思想,和孩子共同解压、解脱困境,而不是单纯关心孩子的物质需求。

3.不要予取予求,培养规则意识

孩子追求名牌该如何引导?教育专家表示,首先,家长应该接纳孩子对品牌的喜好,明白孩子有想买他喜欢的品牌的需求。如果家长实在无力满足,可以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很喜欢这个牌子的衣服,这个牌子的衣服质量和款式确实都很好,但是这个品牌价格很贵,如果我们总是买,妈妈会感到压力有点大。”家长可以与孩子约定,如一个季度只买一件,价格在多少范围内等,让孩子慢慢理解并按约定持续去做。

在生活中,一些家长虽然经济上不富裕,但仍然会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而满足孩子的心愿。对此,专家认为,孩子还不能经济独立,如果满足其过高的物质追求,以后就很难引导孩子。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这样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4.教育专家说,如果经济条件一般的家长不希望孩子因为追求名牌而养成虚荣、攀比的心理,家长可以告诉孩子自己的工作情况、家庭的收支情况等,让孩子知道,家里现在还没条件给他买,但他可以自己攒钱买。让孩子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目的,这同时也可以锻炼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

有些家长出于质量、安全考虑喜欢给孩子买高档品牌,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妈妈给你买这个牌子,是因为它质量好,用得更久,但不是买来让你与别人攀比的。”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一个人的穿着并不能作为他是否优秀的标准,内在的修养和知识才能让一个人更卓越。

专家提醒说:“孩子是能听懂道理的,不要从负面打压,从正面解释更能收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