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浚的民族 范浚民族是什么
范浚民族族群:宋人(汉)
范浚民族族群:宋人(汉)。字号:字茂明。所处时代:宋代。出生地:金华兰溪。出生时间:1102年。去世时间:1150年。别称:香溪先生。主要作品:《避盗泊舟武康远光亭下与同行分和杜工部诗伤》《避盗泊舟武康远光亭下与同行分和杜工部诗伤》《池上晚酌》《初冬郊行》《春日行兰溪道中六言》等。主要成就:“婺学”开宗。
关于范浚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
一、范浚的诗词 点此查看范浚的详细内容
《春雪晚晴出西村》、《春日行兰溪道中六言》、《初冬郊行》、《避盗泊舟武康远光亭下与同行分和杜工部诗伤》、《春融融效李长吉体》、《春望二首》、《次韵弟茂通立春四首》、《次韵陈叔永山居二首》、《次韵弟茂通效行见梅》、《池上晚酌》、《次韵富修仲见赠二首》、《春饮分章字韵》、《次韵弟茂通立春四首》、《次韵弟茂通立春四首》、《避盗泊舟武康远光亭下与同行分和杜工部诗伤》、《春望二首》、《次韵弟茂通立春四首》、《次韵弟茂通晚晴》、《次韵陈叔永山居二首》、《初冬郊行·空阔野云疏》。
二、轶事典故
朱熹两次主其家拜访,绋不遇。绍兴二十年(1150)卒,年49岁。朱熹又亲临吊唁。香溪范氏宗祠有楹联云:“朱子三方地;朝廷七聘家。”即记其事迹。 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18岁的朱熹因早就听说范浚“学甚正,而不知从何学”,于是在赴杭途中特意去香溪拜访,不遇。过了2年再次专程登门拜访,仍不遇,“因录屏书《心箴》而旋”。后来,朱熹把《心箴》编入他自撰的《孟子集注》。值得一提的是,范浚比朱熹年长28岁,此时朱熹是以求学者的身份来拜访的。明嘉靖间,皇帝听经筵讲官翟銮等进讲《心箴》,“敕建敬一亭,刊立《心箴》于天下学宫,特赐专祠春秋二祭”。可见范浚在南宋理学研究就在朱熹此访当年,范浚逝世。终年49岁。朱熹亲赴吊唁。于是有“朱子三访地,朝廷七聘家”的美谈。32年后,朱熹在理学方面如日中天,名声大噪,他为范浚作《香溪范子小传》,称范浚为“子”,可见对其尊崇之意。其中说:“近世言浙学者多尚事功,浚独有志圣贤之心学,无少外慕。屡辞征辟不就。所著文辞,多本诸经而参诸子史,其考易、书、春秋,皆有传注,以发前儒之所未发。于时家居,授徒至数百人,吾乡亦有从其游者。熹尝屡造其门而不获见。近始得学行之详于先友吕伯恭(吕祖谦),庸述小传以闻四方学者。”
三、人物影响
南宋理学盛行,以薛季宣为代表的永嘉学派,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和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合称“浙东学派”。它是南宋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以金华学派的影响最大、最久。而开浙东学派之先河,发浙东学派之先声者,正是范浚。范浚的理学思想对金华乃至浙江理学的影响久远,被称为“婺学之开宗,浙学之托始”。元黄溍称:“自贤良先生以道学倡于东南,及东莱吕氏继之。遂得濂洛之统。而北山何氏又传朱子之学于其门人,以淑后进,于是婺学大振于世。而谈者推原所自,必归于先生。”明章懋称:“吾乡圣贤之学,前此未之闻也,而浚其源者,自先生始。继而后有东莱兄弟丽泽之讲授,又其后何、王、金、许遂相继以得考亭之说。道学之传,于是为盛。非先生之功而为谁功?”
四、人物轶事
朱熹两次主其家拜访,绋不遇。绍兴二十年(1150)卒,年49岁。朱熹又亲临吊唁。香溪范氏宗祠有楹联云:“朱子三方地;朝廷七聘家。”即记其事迹。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18岁的朱熹因早就听说范浚“学甚正,而不知从何学”,于是在赴杭途中特意去香溪拜访,不遇。过了2年再次专程登门拜访,仍不遇,“因录屏书《心箴》而旋”。后来,朱熹把《心箴》编入他自撰的《孟子集注》。值得一提的是,范浚比朱熹年长28岁,此时朱熹是以求学者的身份来拜访的。明嘉靖间,皇帝听经筵讲官翟銮等进讲《心箴》,“敕建敬一亭,刊立《心箴》于天下学宫,特赐专祠春秋二祭”。可见范浚在南宋理学研究就在朱熹此访当年,范浚逝世。终年49岁。朱熹亲赴吊唁。于是有“朱子三访地,朝廷七聘家”的美谈。32年后,朱熹在理学方面如日中天,名声大噪,他为范浚作《香溪范子小传》,称范浚为“子”,可见对其尊崇之意。其中说:“近世言浙学者多尚事功,浚独有志圣贤之心学,无少外慕。屡辞征辟不就。所著文辞,多本诸经而参诸子史,其考易、书、春秋,皆有传注,以发前儒之所未发。于时家居,授徒至数百人,吾乡亦有从其游者。熹尝屡造其门而不获见。近始得学行之详于先友吕伯恭(吕祖谦),庸述小传以闻四方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