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节日习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2-27 12:22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2-27 16:43

1、吃月饼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据现有记载,吃月饼的习俗最早源于唐代,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其美味可想而知。

2、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月下,设大香案,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全家有多少人就切成多少块。

3、赏月

除了祭月,中秋节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吃食和酒,一群人围在一起饮酒赏月。

总结:

中秋节由吃月饼、祭月以及赏月等习俗,其中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据现有记载,吃月饼的习俗最早源于唐代,而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吃食和酒,一群人围在一起饮酒赏月。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7 13:51

中秋节的最早起源
中国古代皇权社会,皇家对神明有着至高的敬仰。春天祭日,秋天祭月,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亘古不变的礼制。早在两汉时期,儒家经典《周礼》便提到了“中秋”一词,《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详细地描绘了中秋的饮食以及养生。
皇家更是对祭月活动相当重视,唐朝时,祭月仪式便已完善。
《新唐书·卷十五》中便有记载:“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
后来一直延续到明清,尤其明朝,明世宗在位时,还特意在北京建月坛专用于祭月活动。
《明嘉靖祭祀》中记载有:“夕月坛每三岁一祭,祭以丑、辰、未、戌年行事。朝日则遣文臣,夕月则遣武臣。”
而随着历史不断的发展以及推进,秋天祭月后来也变成了民间文人雅士的一个风俗,逐渐在民间兴起,百姓为了祭祀先祖,同时也为了保佑土地丰收,家人团圆。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便自发形成了祭月的活动。

中秋赏月的习俗来源
这种祭月活动流传至今,也变成了一种风俗。曾经有这么一句话:月亮一步步地从天上走到了人间,下凡走上了与民同乐的幸福之路。月亮从被人祭祀,到被人观赏,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呢?
我们都了解,古时候的祭祀活动是十分严肃地,开任何玩笑都不可以。但是在中秋节,随着历史的演变,祭月这一严肃性活动,逐渐演变成了赏月这种娱乐类型的活动。
根据历史学家研究,赏月的习俗,最早是从宫中流传出去的。在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子夜四时歌》中“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深切地描绘了文人赏月的情形。
在流传至今的许多诗词作品中,也非常频繁的提到了赏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等等。中秋虽是团圆的日子,但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那种表达出若即若离的愁思,以及千古佳作,都是源自文人写作的灵感。

中秋节各地的风俗习惯
中国地域博大,东西南北四方风俗迥异,关于中秋节各地的习俗,也是各有千秋。在福建浦城中秋节的这一天,女子务必要穿行南浦桥,这样能够为自己祈福,身体健康长寿。在建宁,中秋节这一天的夜晚,已经结婚的女子需要挂灯,向月宫求子。
而在广东潮汕,中秋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需要拜月,夜幕将至,皓月当空,每家每户的妇女需要设案当,在桌子上摆满佳肴作为祭礼,诚恳的祈祷今后能够平安喜乐。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