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反映什么思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1:06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03:25

《茶馆》中老舍:以茶馆为载体,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的变革的思想

《茶馆》通过“裕泰”的茶馆陈设由古朴一新式一简陋的变化,昭示了茶馆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开始时,茶客的弄鸟、吃茶、玩虫,虽有些略带古风的声色,但由于“侦缉”的出现及“莫谈国事”的纸条,一动一静,均产生着一种压抑的气氛。

第二幕中,“裕泰”的生存,及茶馆设施的更新与场面的收缩,暗示着茶馆在这个矛盾不断加剧的社会中所作的抗争。茶馆中的“洋气”以及那张越写越大的“莫谈国事”纸条,则预示着更大的危机。

到了第三幕,不仅“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大,数目更多,而且旁边还有一张纸条:“茶钱先付”。这表明了茶馆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而“茶钱先付…莫谈国事”显然反映了一种因果联系。老舍以茶馆为载体,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的变革。

写作背景:

创作于1957年的三幕话剧《茶馆》就是影片的完整历史背景,无疑是老舍在当代的杰作。借北京城里一个名为裕泰的茶馆在三个时期。

分别是清末18年初秋;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的*初年;40年代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前夕)的变化,来表现19世纪末以后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这种具有相当时间跨度的“历史概括”,是当代作家普遍热衷的。

他对于“旧时代”北京社会生活的熟悉,他对普通人的遭际命运的同情,他的温婉和幽默,含泪的笑,使这部作品,接续了老舍创作中深厚的人性传统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茶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04:43

  讲述了茶馆的衰败(由以前的藤椅变成了现在小木板凳和长条凳,说明了茶馆已维持不了王利发他们一家的生活)、王利发儿子、媳妇和孙女等人也要逃走,沈*要把茶馆改造成咖啡厅和舞厅。王利发最后上吊自杀而死

  是一部揭示旧中国城市底层劳动者悲剧命运的现实主义巨作,不仅是老舍全部创作的一座高峰,还代表着我国30年代文学的水平与成就。标志着他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

  1、老舍站在社会批判的观点上,暴露20年代至30年代旧中国的黑暗与衰败。

  2、站在文化批判的视点上,“看生命,领略生命,解释生命”,由此获得深刻的主题意蕴,揭示出生命在城市畸形文明里的委顿。

  祥子,成为五四以来,新文学人物画廊里第一个塑造得有神采有力量的城市下层劳动者。老舍侧重于揭示人物精神和灵魂的病痛,其心理描写往往采用叙述者的内视点,揣摩人物的每一寸心事。

  在语言运用上,《骆驼祥子》的语言平易澄洁、亲切活泼,有着鲜明的地方色采,开创一种风格独特的“京味文学语言”。人物的语言也高度个性化。

  三、《茶馆》[分析戏剧结构和艺术魅力、文化魅力?][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

  地位:是新中国话剧的一块里程碑,是几乎运用、综合了作家一生的生活和艺术积累,方才成就的一个“老舍牌”的艺术精品。它在历史内容、结构形式、主体意识、人物塑造、戏剧语言、场景设计等各方面既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也传达出强烈的现代审美特征。《茶馆》是不朽的,在中国话剧80多年的历史中,以其为标志,话剧形式已经完全摆脱最初的模仿痕迹,成为我们的民族形式。它呈现被誉为“远东戏剧的奇迹”“中国现代戏剧的精华”。其文化学、叙事学方面的透视,使其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文化魅力。

  首先,具有突出的民俗文化特征。

  A、反映在《茶馆》中的风俗文化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两方面“第一,各式各样的京华旧俗。第二”满汉全席“的各色人物本身所具的民俗文化性质。用民俗状绘了社会历史的演进轨迹,展示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生活情状、生命形态和文化形态。

  B、把风俗喜剧与史诗剧结合成一体。《茶馆》的深层结构,是两组人物群像之间的对比,一是无辜民众形象;二是恶势力形象。他们共同构成国民劣根性的象征性形象。

  其次,具有强烈的现代性。

  A、不像传统戏剧那样把注意力集中于结局;

  B、没有紧张激烈的整一的戏剧冲突,甚至根本没有贯穿情节,它主要以人物活动构成一幅幅世态风俗画卷。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串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的方式来串联结构和推动剧情;

  C、用强烈的戏剧动作来直观表现戏剧冲突。

  (1)将阶级矛盾、*及各种社会矛盾构成一个巨大的社会背景,围困着茶馆及茶馆中形形色色的人物。

  (2)用强烈的动作性来表现戏剧冲突,动作的强烈与否,不在外部,而在人物内心。

  最后,《茶馆》中发挥得最为淋漓尽致的是喜剧性,是一出“寓哭于笑”的喜剧色彩浓郁的剧作。运用多种幽默后,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和鲜明的分寸感,善意嘲讽和无情的鞭挞。(除了引人注目的史诗规模、新颖的艺术结构和出色的民俗再现外,接前面,发挥得……)

  主要人物:裕泰茶馆老板王利发、常二爷、秦仲义,属于无辜民众形象;

  老小宋恩子、老小吴祥子、唐铁嘴、老小刘麻子属于恶势力的代表。他们共同合成了国民劣根性的象征性形象。老舍通过稍带夸张的“父子传承”的方式表现了恶势力在不同时代的延续,又以茶馆常客的关系使历经沧桑的王利发、常二爷、秦仲义得以聚首回顾一生,从而使“裕泰”成为整个旧中国社会的象征,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民族性的深层心理结构象征。“裕泰”的王利发是一条主要线索,他胆小圆通、顺势趋利的性格并未使茶馆在时代变迁、社会恶势力压榨下逃脱倒闭的命运。和他一样贯穿三幕的还有常四爷、秦仲义等。秦仲义做着实业救国的好梦自矜于民族资本家的“会作生意”与那份“救世主”的神圣,至于常四爷的正直狭义,则有着鲜明的满文化特征。另外像吃洋教的马五爷的阴鸷乖戾、唐铁嘴的鄙俗无赖……都深刻地体现了那个乌烟瘴气的时代环境中残酷的事实。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06:17

首先谢谢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08:09

《茶馆》展现了三个可诅咒的时代: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末年、军阀混战的*初年、抗战胜利后战争爆发前夕的*反动统治时期,描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三个黑暗、病态、荒诞的社会发展片断,揭示了旧社会的必然灭亡。
老舍通过对三个善良、质朴、正直人物命运悲剧的凭吊,痛诉了那个时代的怪异和丑陋。
老舍先生相对于传统戏剧写法不同的新尝试在《茶馆》的第二幕中主要表现在结构、情节与戏剧冲突的设计上。
《茶馆》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
老舍的《茶馆》是在揭批吃人的旧社会,好在喝血的苦命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如果先生在世的话一定能写出一部歌颂新世纪新《茶馆》来,再供像我这样的后人们去瞻仰品读。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