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0: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6 10:13
关爱特殊人群的意义:关爱特殊人群是人类的一种高尚道德,体现了人道精神。它包含同情心、同理心、关心和爱等等情感。关爱特殊人群,帮助他们便捷、成功地学习、生活能给我们带来慰藉,同时也能为社会减小损失,是双赢的。
特殊群体常指在经济、学业,心理、行为、生理等方面存在问题的群体。他们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生活有困难,或成绩差、学习有压力,或心理不健全,心理有困惑,或违*规章制度、行为有过错,或学习生活不便、生理有缺陷。
这导致他们在教育资源占有、教育机会享受,就业机会选择等方面处于劣势的地位。关爱特殊群体是我们身体、人格健全的人的义务、职责。
关爱强调情感体验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其本质是“给予而非获取”,它不仅是物质财富的支持,更是要分享别人的悲伤,痛苦、喜悦、幽默、快乐、兴趣、理解、知识等。
关爱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特殊人群的关爱意识、关爱能力,养成优良的关爱品质,在社会群体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关爱型关系,为特殊人群的健康成长和生活创造适宜的条件。
关爱的基本要素是关心、理解、尊重、希望、责任。
1、关心是关爱的前提。关心以“爱”的情感为核心,是关爱实施的起点,没有关心,关爱之情就缺乏精神黏合剂,关爱之行就难以为继。诺丁斯认为:“关心和被关心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关心是一种关系性,表现形式是两个人之间满足某些条件,通过连接或接触,将形成关心关系。
这种关系性是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精神黏合剂,是二者保持联系的不竭精神动力。“我愈是关爱这个人,我愈忧虑,我愈忧虑,我想要关爱的愿望愈强烈”。
2、理解是关爱的基础。我们对特殊人群的关爱是基于对他们独特性的理解,源于对他们特殊需求及其背后原因的认知、了解,理解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体。
一方面,理解是感性的,是我们对特殊人群群体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感同身受,是我们化解他们行为所带来麻烦或不良后果的心理认同,是我们人道精神的自然流露。
另一方面,理解是理性的,我们不仅要认识、了解他们的特殊性,还要运用思维评判能力去分析其背后的原因,采取合适、合理的方式去关爱他们,帮助他们顺利成长。辅导员在实施关爱时才能减少缺乏理解的关爱、盲目的关爱,才能避免关爱的盲目与粗暴。
3、尊重是关爱的关键。尊重是建立在对特殊群体及其需求理解的基础上,是对特殊群体按自我意志生存和发展的包容和关心。尊重为我们实施关爱搭建了信任的桥梁,让特殊群体的合理诉求得到积极的响应。“我们自己的成长、幸福、力量,就是以对这些生命力的尊重为基础的”。
4、希望是关爱的动力。关爱是一项持续的行动,需要持续的动力去维护、实现特殊群体的权益,为他们的发展做出增进福祉的行为。
对于特殊群体来说,关爱不仅指向现实需要的满足,还应为他们未来发展的创造条件;对于我们来说,关爱给予学生发展的可能性空间,对学生发展的可能性赋予期望,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付出可能得到回报的期盼,即感悟生命价值,获取人生欢悦。
因此,希望是维系关爱持续发展的动力,是我们与特殊群体良性互动的动力。我们对特殊群体最大希望就是让他们拥有自信和自尊,使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维护好自己的尊严。
这样,他们才会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主动地去尝试、选择,去实现自己潜在的种种可能,达到自由发展和自信生活。
5、责任是关爱的保证。我们有责任帮助特殊群体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关爱需要担当、责任心,要求我们不仅关心另一个人的精神需要,还为对方的精神成长负起责任,这种责任是一种自愿的行为,是对另一个人表达出来或尚未表达出来的愿望的答复。
我们对特殊群体的关爱是一种职业义务、一种外在要求,更是一种自愿行为、一种主体的自我要求,是我们对特殊人群需求做出本能反应,为特殊人群成长、生活自主自动地付出,也是我们自我价值实现的一个重要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