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8: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18:41
徐楼铁矿位于濉溪县徐楼乡石楼村境内。矿区由石楼、双庄、史小楼三矿床组成。矿区面积约6平方公里。
濉阜线通过矿区东南,濉溪县至阜阳市公路从矿区西边经过,交通方便。
1960年4月,地质部航测大队九○二队,在苏皖北部进行1∶20万及部分1∶10万航空磁测,发现濉溪县石楼航磁异常,编号为M-19-115。此后,省地质局物探大队第三物探队对该航磁异常做了1∶1万地面磁法测量,圈出石楼(M-1)和史小楼(M-2)两个磁异常,并立即转入1∶2000磁法精查工作。石楼磁异常呈东西向分布于平缓的磁场中,异常形状圆滑,强度大,最高值达5500纳特,并伴有负值区,负值约1800纳特。该磁异常的长短轴相近一致,被定为四类磁异常,并建议立即进行钻探验证。
同年10月,三二五队派宣广鑫、刘心农、陈济源等对该异常进行踏勘检查,并在异常中心布置钻探验证。验证孔(ZK43)在孔深49.40米至103.50米见到磁铁矿层,证实该异常为磁铁矿体所引起。
与此同时,第三物探队为配合三二五队寻找铁矿,在石楼矿床西南发现双庄磁异常(IB),并做了1∶2000磁法精查。
1961年,省地质局对三二五队下达勘探石楼矿床的任务,要求9月份提交勘探报告。10月份省地质局又指示,一要在矿体中部加密钻孔,求一部分高级储量;二要搞清矿床构造,在矿体东南部边缘打一构造孔。由于矿床研究程度较低,部分样品的测试结果未到,省地质局于当年12月同意三二五队推迟提交勘探报告。
1962年3月,省地质局紧急通知三二五队,为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确保重点,停止石楼矿床的勘探工作。石楼矿床从航磁验证,至1962年3月止,历时2年零5个月,共施工钻探工作量4310米。由于钻孔质量不高,矿石加工技术性能不明,矿体及其顶底围岩采取率低,矿床的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差,矿体东南部构造等问题没有解决,只提交了石楼矿床评价地质报告。探明铁矿石储量4973万吨。
在对石楼矿床的勘探期间,于1961年6月对史小楼磁异常(M-2)进行钻探验证。首先在1∶2000磁异常中心布置F134孔,在孔深116.97米见到了磁铁矿层。该孔共见矿3层,总厚79.02米,全铁品位48%—63%,为高硫富铁矿石。于1963年2月提交普查地质报告,估算铁矿石储量2000万吨。
1968年,三二五队磁法组,对矿区内的岩、矿心进行大量物性测定,统计结果,区内大理岩类岩石一般无磁性,闪长岩类岩石磁性微弱,只有磁铁矿石磁性甚强。据此计算,石楼矿床有剩磁,其深部可能有磁铁矿体存在。后经钻探证实,在石楼矿床深部(即下接触带)找到磁铁矿体。同时对双庄矿床磁异常的验证也见到了多层薄矿体。
经对航磁、地磁测量和钻探验证,从而发现了石楼、史小楼、双庄三个矿床(点)。
徐楼铁矿具有浅而富的特点,1970年省冶金地质局决定组织三二五、三二六、三二七队对徐楼铁矿进行勘探会战,从1970年6月开始,于1971年12月结束。最后由三二五队提交勘探报告。
经过勘探,共圈定矿体35个,查明矿体主要赋存于奥陶系灰岩、大理岩、泥质大理岩与闪长岩(闪长玢岩)接触带上,其次产于接触带外侧大理岩中,少部分产于接触带的内侧闪长玢岩体内,属于接触交代型磁铁矿矿床。矿石结构以致密块状为主,团块状、浸染状次之。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赤铁矿、黄铁矿次之,黄铜矿少量;脉石矿物以阳起石、绿泥石、蛇纹石和方解石为主,白云石、透辉石等次之。矿石中有铁、硅、铝、钙、镁、硫、钴、铜、铅、锌、金、银、钼等元素。矿体多数埋深在300米以上,呈似层状或大透镜体。矿体的围岩多为大理岩、闪长玢岩,性质较坚固,岩石完整而稳定。矿石经可选性试验,各项技术指标基本满足工业要求。
报告提交铁矿石储量2977.5万吨、伴生钴4141.5吨。1971年12月26日,经省冶金地质局会同马鞍山钢铁设计院、陈庄铁矿等单位参加的现场审查会议,同意提交的上述工业储量。
徐楼铁矿总共完成的主要工作量:钻探进尺4.14万米,抽水11层,1∶2000磁法精查6平方公里,1∶2000地形测量6.61平方公里。总投资186.5万元,每吨铁矿石勘探成本为0.068元。
根据勘探结果表明,徐楼铁矿具有一定的工业价值,可进一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