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扬子西缘泥盆纪至三叠纪构造沉降史恢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4:4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2:37

通过压实校正后估计的地层厚度和古水深建立起的构造沉降曲线可以真实地反映出上扬子克拉通及其西缘盆地的构造演化过程(图5-3和图5-4)。

图5-3是上扬子克拉通及其西缘盆地沉降曲线的平面分布图。在这个图中反映了两个明显的问题:(1)在平面上,台地区、台地边缘区和海盆区构造沉降曲线样式及其斜率存在明显的差异,台地边缘区的净沉降速率明显地比台地区和海盆区的净沉降率都高,揭示了边缘区是盆地沉降的最大分布范围,而台地区和海盆区的盆地净沉降量都较小,指示了沉积中心的分布区;(2)在演化的时间序列上,即从泥盆纪到三叠纪存在着明显的沉降差异,有5个明显的盆地沉降曲线拐点。这5个沉降转折拐点代表了从泥盆纪到三叠纪盆地类型的演变(图5-3):①泥盆纪—石炭纪为*边缘裂陷盆地阶段;②石炭纪到二叠纪为被动边缘(裂谷)盆地;③早三叠世和中三叠世早中期为成熟被动*边缘盆地;④中三叠世晚期拉丁期末至晚三叠世早期卡尼期为周缘前陆盆地;⑤晚三叠世中晚期以后为后造山前陆盆地(图5-3,表5-2)。

表5-2 上扬子克拉通及其西缘泥盆纪到三叠纪沉积盆地演化过程中的净构造沉降速率比较(平面位置参阅图5-3)

1.*裂陷边缘沉降曲线与沉降速率分析

从构造净沉降速率来看(图5-3,表5-2)。该背景之下的沉降速率小,一般为6.16~18.62mm/ka。说明了经晋宁运动后形成一个*边缘的裂陷盆地,盆地内发育了浅海—半深海沉积,并且火山作用也比较发育。

2.被动边缘(裂谷)-成熟被动*边缘盆地沉降曲线解释

被动边缘(裂谷-成熟被动边缘盆地净沉降速率最小,一般为5.23~15.05mm/ka(图5-3,表5-2)。晚古生代扬子克拉通、华北板块和羌塘地块发生相对运动,并向北飘移,与华北板块发生右行平移,因而发生相对离散,形成了石炭纪至二叠纪被动*边缘裂谷盆地,开始出现了初始洋壳,至早三叠世和中三叠世早、中期,形成了成熟被动*边缘盆地。从净构造沉降速率来看,从克拉通边缘及盆地腹部净构造沉降速率分别为15.03、7.0和5.23mm/ka反映了被动边缘裂谷—成熟被动*边缘的构造沉降特色。

图5-3 上扬子克拉通三叠纪构造格架及各剖面点泥盆纪至三叠纪构造沉降的时空对比

图5-4 四川广元上寺晚古生代构造沉降曲线模型与二叠—三叠纪海平面变化绝对值曲线的重建

3.周缘前陆盆地沉降分析

周缘前陆盆地的构造沉降量较大,净沉降速率也表现出较大的特点,平均净沉降速率一般为40~110mm/ka(表5-2)。由于逆冲推覆体的重力负荷,造成了前渊拗陷较大的构造沉降特征。反映在构造沉降曲线上表现为急剧沉降的曲线段。中三叠世拉丁期末至晚三叠世卡尼期,由于印支晚幕的影响,盆地边缘转为山链,反映了盆山转换系统中盆转山—山控盆的地质特征,指示了盆地分布格局的重大变革,由于此时,龙门山链盆地区净构造沉降速率的差异(北段为86.21mm/ka,中北段为44.83mm/ka,中段为45.26mm/ka,图53,表5-2)导致了盆地与广海之间存在海水通道,因此,盆地内出现了海相—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特色。

4.后造山前陆盆地构造沉降分析

后造山前陆盆地具有双向逆冲的特点,一方面由周缘前陆盆地逆冲块的进一步推挤,构造块体负荷增加造成了净沉降速率增高,另一方面前陆隆起带边缘逆冲回返,因而导致沉降速率各地不一,平均净沉降速率一般为8.66~82.25mm/ka(图5-3,表5-2),发育陆相磨拉石建造。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