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元宵节的习俗、故事、诗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05:1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1:52
月亮,自古以来便是人们探索的对象,嫦娥奔月的故事,也给中秋戴上了神秘的面纱。相传,嫦娥偷取丈夫后羿不死灵药,飞升到月宫凄冷无比。嫦娥难耐月宫枯寂岁月,求丈夫做月亮状糕点,对月呼唤自己名字,其丈夫思念妻子,便照她说的做。月圆之时,嫦娥果然从月宫飞回家中,两人才得以团聚。
由此,中秋的由来也增添了神话色彩,中秋节便更显瑰丽迷人。
中秋最早记载和来历
其实中秋自春秋时,便已有记载。
《礼记》中便曾记载说:“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其中“夕月”一词便是指中秋,在古人意识里“月出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至天下之和。”月亮于古人而言便是“天下和”的信仰,祭月之时便是中秋之日。自古至今“月圆人团圆”几字一直印在人们脑海中,无论是宋代苏辙的“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还是唐代白居易的“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亦或者是宋代辛弃疾的“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都是在借中秋月圆来表达自己思乡之情。
世人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当亲人如月亮般遥不可及,中秋佳节,远在他乡的游子只能借“千里共婵娟”来宽慰自己。传至今日,中秋赏月不仅成了一雅事,还成了一不可或缺的习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1 01:52
赏菊,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在重阳节赏菊是一大重要习俗。
登高,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既能制造节日氛围,又能锻炼身体,是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
佩茱萸,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至南北朝最为盛行,人们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人们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春节即农历新年,又称过年,过大年,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如贴春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祭祖等。除夕这天,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派发“压岁钱”,然后“守岁”,迎接新年到来。在农历新年第一天,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恭祝新年大吉大利。从正月初一开始,人们会举行舞狮、放爆竹、拜年等活动。在年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还要相互走访拜年,以此来表达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愿。而每年的正月十五日,民间还有赏花灯、猜灯谜、闹元宵等庆祝活动。
年末廿三或廿四日,在民间称为“小年”,从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了。小年并非专指一个日子,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在清朝之前,民间传统的小年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民间百姓相效仿,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老传统。
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是年前除旧布新习俗之一。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年末廿三/廿四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称“扫屋”。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扫尘的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辟邪除灾、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祈求与愿望。[10]
祭灶神
农历十二月廿三或廿四日祭灶,是日入夜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至除夕日早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烧香、点烛、放纸炮等。祭灶这一民俗活动可追溯到先秦时期,但在最开始的时候祭灶的日子并不是在小年日。郑玄注《礼记·记法》说:“(灶神)居人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也。”传说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除夕,这几天都是灶神回宫的日子。除夕当天,则要重新请灶神下降,百姓都会先贴上灶王爷的神像然后再开始准备除夕的年夜饭。据我国晋代名人周处所作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