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灭》主要讲了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41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15:10

《幻灭》讲述一个对*抱有美好幻想的女性,每一个梦想和憧憬都被残酷的现实一一击碎,她的人生和梦想之幻灭。

作品一开始就写到静女士讨厌上海及上海人的浮躁与拜金,然而她也厌倦乡下的孤陋与呆笨,在之前女校风潮的幻想破灭之后,她对所有事都感到失望,只想静静地读一些书,然而仅这一点希望最终也未能实现。

她在爱情上也遭受到了幻灭的打击,起初对抱素的冷淡,到慧女士出现后的烦闷,再到后来“失掉了*的清白”,前一夜她还沉浸在甜蜜的幻想中,而下一个黎明这份希望也如“镜中花”、“水中月”一般虚浮幻灭了,她憎恨那个恶魔一般的人,对自己的轻信感到羞耻与悔恨。

但她的失望与灰心只是暂时的,之后又寂寞得奈不住想追求光明,于是她在周围人的鼓动下投身于*,却又在不满同事的作为中幻灭。直至后来又与强猛相恋,在庐山的山水间她坚信自己找寻到她这一生最快活的时光,她对未来又重新燃起了无限的希望与渴求,但随着强猛再次奔赴战场一切终又陷入幻想的破灭中。

静女士就这样在幻灭的轮回中生活着,从希望到幻灭,再从幻灭到希望,然后是下一次更大的幻灭,周而复始。

扩展资料

《幻灭》是《蚀》三部曲之一,发表于1927年。

茅盾出生在一个小康之家,父亲受清末新思想风潮的影响,也不想让茅盾读私塾学校,就由母亲教茅盾学习,茅盾的母亲是清末著名中医陈我如的女儿,所以自小学习礼仪诗书,也是一个新思想风潮的受益者。

七岁时,父亲换骨痨之病卧床不起,三年后就长辞于世。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在母亲的身上,之后的生活开始有了转折点。考上大学三年后因经济条件不充裕,茅盾走上了工作岗位,经表叔介绍在英文部工作。

后被调到编译部,半年时间就翻译出了卡本托的《衣》《食》《住》三本书,这三本翻译作品得到了孙毓修的赏识。之后,孙毓修要修一本开山气的书“中国寓言”,茅盾花了半年多时间专门学习周秦两汉的很多文学资料,出版《中国寓言初编》,受到很多读者的欢迎。

之后茅盾参与编辑《学生杂志》,后来发表《一九一八年之学生》、《履人传》《缝工传》,并再次参与革新《新青年》杂志,打开了自己在文学圈中的人脉和地位。在新浪潮的影响下,编辑《小说月报》,又加入*党为月刊《*党》出稿等。

后来因为参与*,受到蒋介石统治下的恐怖集团通缉,不得已才发出“沈雁冰已去日本”的烟雾弹,同时在上海*期间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只能宅在家里创作。

从而有了《幻灭》《动摇》《追求》为“蚀”系列三部曲,主要描写*团队内部人物细腻的心灵变化,和*团队的矛盾和分化,显示了茅盾对中国*及中国社会的认识、把握以及清醒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幻灭》讲述一个对*抱有美好幻想的女性,每一个梦想和憧憬都被残酷的现实一一击碎,她的人生和梦想之幻灭。《动摇》描写武汉*蜕变前的风波,及当时*风云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追求》写国民*失败以后上海知识分子的苦闷,以及对新的*充满热情和憧憬的特殊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15:10

1927年8月,从牯岭到上海后,立即将自己参加*的经过写成小说《幻灭》,这是茅盾的第一篇小说。
《幻灭》描绘的是一个抱着美好幻想参加*的小资产阶级女性静女士的悲剧。每一次希望,只是失望,每一个美丽的憧憬,本身就是丑恶,这就是幻灭。

静女士自幼在温馨的母爱和恬静的家庭生活中长大,因此看待事物总是带着诗情画意,她把读书看成唯一的兴奋剂,在接触社会现实时,这个毫无思想准备的女性多次遭遇精神世界的幻灭。

静女士经历了三次幻灭,第一次当她决定恋爱来打发她无聊的生活时,她很快发现自己所热恋的爱人抱素竟是一个卑鄙军阀探子和已有妻室的骗子时,她陷入了幻灭。静女士的第一次幻灭是因为她的单纯与天真造成的,她相信有爱情没有错,但爱情不是那容易得到的。她曾对慧女士不相信男人的话曾感到不屑,甚至认为她是种病态。但事实是慧女士和抱素在一起不仅没受伤害,反而把狡诈的抱素“耍”了一番。截然不同的两种性格和截然不同的两种价值观,往往在面对同一件事情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在医生与同学的鼓励下,她走出了自暴自弃的泥潭。当“北伐”节节胜利,**不断高涨时,她迎来了新的希望,她奔向了*的中心汉口。但这让她遭遇了第二次幻灭。工作并不是她想象的那么顺利,当她在具体的*生活中遇到困难,她总是失望与逃避,她谴责社会的黑暗,但却没想自己在*生活中自己如何行动与改变,依然的自暴自弃。她不断调换工作,经常地无聊,疲乏,认为这些都不是她理想的生活,她又陷入了幻灭。

当又一次陷入爱情时,这次她真的“恋爱”了。找到了一个真正爱她的男人。她想和强连长逃避这个现实世界,当中国人陷于水深火热的生活之中,她却幻想着能和强连长独自过好,她的这一幻想只能是幻灭
从静女士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小资产阶级份子投身*后思想的变动,以及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他们身上的劣根性。《幻灭》是一部经典的写实作品,深刻而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15:11

《幻灭》的中心内容,是两个有才能、有抱负的青年理想破灭的故事。主人公吕西安是
一位诗人,在外省颇有些名气。他带着满脑子幻想来到巴黎,结果在巴黎新闻界恶劣风气的
影响下,离开了严肃的创作道路,变成无耻的报痞文氓,最后在党派倾轧、文坛斗争中身败
名裂。他的妹夫大卫·赛夏是个埋头苦干的发明家,因为敌不过同行的阴险算计,*放弃
发明专利,从此弃绝了科学研究的理想。
作者将这两个青年的遭遇与整整一代青年的精神状态,与整个社会生活,特别是巴黎生
活的影响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之具有了普遍意义。在巴尔扎克笔下,十九世纪的巴黎好比希
腊神话中的塞壬女仙,不断地吸引着和毁灭着外省的青年。
“巴黎就像一座盅惑人的碉堡,所有的外省青年都准备向它进攻……在这些才能、意志巴尔扎克在《幻灭》中描写未来的大作家德·阿泰兹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要像莫
里哀那样,先成为深刻的哲学家,再写喜剧。”看来,这正是《人间喜剧》的作者对自己提
出的要求。而且他也和德·阿泰兹一样,在巴黎的六层阁楼上受过饥饿和寒冷的折磨,在人
类知识的宝藏中耐心地挖掘过,在“毒气熏蒸”的巴黎社会中生活过、搏斗过、感受过。
人们常说《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实际上,在表现作家
本人的思想感情和直接的生活体验方面,《幻灭》比其他小说具有更大的代表性。书中几个
主要人物的遭遇,大部分取自作家本人的经历,他们的*、幻想和苦难,他几乎全都亲自
体尝过。他把自己二十年的奋斗历程分别给了三个不同类型的青年:他在大卫·赛夏的故事
里,倾诉了自己经营印刷所、铸字厂和受债务*的惨痛经验;在吕西安的遭遇里,溶入了
自己在文坛和新闻出版界的沉浮;他把自己从生活和创作中总结出的各种信念和主张给了
德·阿泰兹;同时让卢斯托和伏脱冷充当了他剖析社会的代言人。可以想见,作家对这部作
品是倾注了极大热情的。他在给韩斯卡夫人的信中,曾将《幻灭》称作“我的作品中居首位
的著作”①,声称这部小说“充分地表现了我们的时代”②。在《幻灭》第三部初版序言
中,巴尔扎克明确宣称这是“风俗研究”中“迄今最为重要的一部著作”。

和成就的较量中,有着三十年来一代青年的惨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5 15:12

我看完了 幻灭 我却以为我没看完。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