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鞭炮的寓意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3:51

我来回答

14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5-24 21:17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图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爆竹为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现在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然而,如果我们追溯爆竹的起源,就会了解古代人燃放爆竹的本意及其衍变的历史。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其实,这完全是由古人的误解所致。

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

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这里所说的动物,名叫“山臊”。古人说其可令人寒热,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吓跑山臊,即驱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

到了唐初,瘟疫四起,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疫病流行。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

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

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以及浙江温州等地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其生产的爆竹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燃放爆竹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开业等,亦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8:25

放鞭炮是年文化中富有代表性的一种传统形式,它寄托了人们对于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人们常在过年的时候烧爆竹,而爆竹又有驱魔、辟邪、消灾的寓意,所以在后来的传说里,“年”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恶魔,而家家户户的爆竹声,就是为了驱赶“年”这种怪物。

春秋时期,点爆竹形成习俗,晋文公时,介子推带着老母亲躲进深山,而重耳为了让他出山,选择烧山,山上长有竹子,烧山之时竹子啪啪作响,后来点爆竹又多了纪念介子推的意义在里面。

人们熟悉的有火药的炮仗,或是鞭炮,则是到宋代时出现的,将芒硝、硫磺等矿物质依照一定比例制成火药,用纸或者竹叶将火药包起来,就成了鞭炮。

虽然形式变了,但是声音则是很像。过年的时候点爆竹,也有了祈求吉祥、生活红火和表达过年喜悦的心情。此后,放鞭炮这种形式从过年延续到其他的场合,比如婚丧嫁娶。而在放鞭炮以外,还有喝屠苏酒的习俗,在正月初一这天喝。

扩展资料:

这种源于农耕社会,颇有象征意义的文化表现形式,在城市快速发展、人群愈加密集的今天,正显示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火灾、空气污染、突发事故……再加上为此投入的宣传防护、治理善后成本,综合考量起来,鞭炮声响背后的社会成本并不低。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如今,全国有近700个城市禁放或限放烟花爆竹。

这种传统和现实的纠结,正说明对待烟花爆竹问题,不能简单化处理,需要统筹兼顾方方面面的因素。简单的一刀切,往往会引起*反弹。因此,在加强管理、确保安全的同时,也应采取更为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凝聚更多文明共识,积极引导人们依法、文明、安全燃放烟花爆竹。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仅仅是环卫大爷,在医院中焦急治理伤员的医生*,被群众一次次求助唤去的片区民警、消防员等等,他们又何尝不想早点回家与家人团聚?但为了工作需要,为了公众利益,他们往往只能选择坚守岗位。

如果人们有节制地燃放烟花爆竹,多一点安全意识,少一些不当行为,他们的工作压力或许就能减轻一些。即便很多人不会因此提前下班,起码他们工作的精神负担会小一些,心情也会更愉悦。中国人讲究一个“情”字,自己过得开心,也让别人舒心,不正是佳节应有的氛围吗?

事实上,文化传统的延续,从来不是一成不变地照搬照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时代发展做出合乎社会需求的调整,才是对文化的最好传承。理性地购买和燃放烟花爆竹,是对公民责任意识的考验,也是涵养公共文明的必经之路。但愿“环卫大爷求少放鞭炮”的场景,能带来更多的心灵触动,引发更多的文明选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爆竹春秋时已成过年习俗 有驱魔消灾的寓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人民时评:鞭炮声里的文明思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9:43

放鞭炮是年文化中富有代表性的一种传统形式,它寄托了人们对于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人们常在过年的时候烧爆竹,而爆竹又有驱魔、辟邪、消灾的寓意,所以在后来的传说里,“年”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恶魔,而家家户户的爆竹声,就是为了驱赶“年”这种怪物。

春秋时期,点爆竹形成习俗,晋文公时,介子推带着老母亲躲进深山,而重耳为了让他出山,选择烧山,山上长有竹子,烧山之时竹子啪啪作响,后来点爆竹又多了纪念介子推的意义在里面。

人们熟悉的有火药的炮仗,或是鞭炮,则是到宋代时出现的,将芒硝、硫磺等矿物质依照一定比例制成火药,用纸或者竹叶将火药包起来,就成了鞭炮。

虽然形式变了,但是声音则是很像。过年的时候点爆竹,也有了祈求吉祥、生活红火和表达过年喜悦的心情。此后,放鞭炮这种形式从过年延续到其他的场合,比如婚丧嫁娶。而在放鞭炮以外,还有喝屠苏酒的习俗,在正月初一这天喝。

这种源于农耕社会,颇有象征意义的文化表现形式,在城市快速发展、人群愈加密集的今天,正显示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火灾、空气污染、突发事故……再加上为此投入的宣传防护、治理善后成本,综合考量起来,鞭炮声响背后的社会成本并不低。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如今,全国有近700个城市禁放或限放烟花爆竹。

《善化县志》记载:“除夕,设肴馔腊祭祖先毕,合家宴乐,俗语“团年”。除日,更桃符、换春联,结彩,响爆竹,鸣金鼓,设斗斛,插冬青、梅花于其中。是夕,祀内外神,少长以次行辞年礼。”这一挂鞭炮的响声其实是表达人们一年结束后团聚的喜悦心情。

除了大年初一清晨要放爆竹之外,除夕之夜守岁也兴放炮,到子夜零时达到*,爆竹声震耳欲聋,响彻天宇,无论贫穷富贵,家家户户都要燃放爆竹以示除旧布新,守岁放鞭炮,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代表喜庆和欢乐。

这种传统和现实的纠结,正说明对待烟花爆竹问题,不能简单化处理,需要统筹兼顾方方面面的因素。简单的一刀切,往往会引起*反弹。因此,在加强管理、确保安全的同时,也应采取更为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凝聚更多文明共识,积极引导人们依法、文明、安全燃放烟花爆竹。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仅仅是环卫大爷,在医院中焦急治理伤员的医生*,被群众一次次求助唤去的片区民警、消防员等等,他们又何尝不想早点回家与家人团聚?但为了工作需要,为了公众利益,他们往往只能选择坚守岗位。

如果人们有节制地燃放烟花爆竹,多一点安全意识,少一些不当行为,他们的工作压力或许就能减轻一些。即便很多人不会因此提前下班,起码他们工作的精神负担会小一些,心情也会更愉悦。中国人讲究一个“情”字,自己过得开心,也让别人舒心,不正是佳节应有的氛围吗?

事实上,文化传统的延续,从来不是一成不变地照搬照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时代发展做出合乎社会需求的调整,才是对文化的最好传承。理性地购买和燃放烟花爆竹,是对公民责任意识的考验,也是涵养公共文明的必经之路。但愿“环卫大爷求少放鞭炮”的场景,能带来更多的心灵触动,引发更多的文明选择。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21:17

《善化县志》记载:“除夕,设肴馔腊祭祖先毕,合家宴乐,俗语“团年”。除日,更桃符、换春联,结彩,响爆竹,鸣金鼓,设斗斛,插冬青、梅花于其中。是夕,祀内外神,少长以次行辞年礼。”这一挂鞭炮的响声其实是表达人们一年结束后团聚的喜悦心情。

除了大年初一清晨要放爆竹之外,除夕之夜守岁也兴放炮,到子夜零时达到*,爆竹声震耳欲聋,响彻天宇,无论贫穷富贵,家家户户都要燃放爆竹以示除旧布新,守岁放鞭炮,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代表喜庆和欢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23:09

放鞭炮是年文化中富有代表性的一种传统形式,它寄托了人们对于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人们常在过年的时候烧爆竹,而爆竹又有驱魔、辟邪、消灾的寓意,所以在后来的传说里,“年”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恶魔,而家家户户的爆竹声,就是为了驱赶“年”这种怪物。

春秋时期,点爆竹形成习俗,晋文公时,介子推带着老母亲躲进深山,而重耳为了让他出山,选择烧山,山上长有竹子,烧山之时竹子啪啪作响,后来点爆竹又多了纪念介子推的意义在里面。

人们熟悉的有火药的炮仗,或是鞭炮,则是到宋代时出现的,将芒硝、硫磺等矿物质依照一定比例制成火药,用纸或者竹叶将火药包起来,就成了鞭炮。

虽然形式变了,但是声音则是很像。过年的时候点爆竹,也有了祈求吉祥、生活红火和表达过年喜悦的心情。此后,放鞭炮这种形式从过年延续到其他的场合,比如婚丧嫁娶。而在放鞭炮以外,还有喝屠苏酒的习俗,在正月初一这天喝。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1:17

古时“年”是凶兽,每年三十晚上就会出来祸害人间,后来人们就用燃放鞭炮来驱赶“年”兽。现在是代表喜庆,欢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3:41

放鞭炮含有喜庆与驱邪之意,如今中国人放鞭炮(系指允许放鞭炮的地方)包含的内容就繁多啦:结婚、寻亲、生子、孩子百日、周岁、家人生日、祝寿、开店、升学、升职、乔迁、建房、中奖、发财、病愈、白事、上坟、平反、出狱、驱邪、驱兽…所以,当您看到别人放鞭炮时,应先了解清楚,切勿立即擅然表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6:23

《善化县志》记载:“除夕,设肴馔腊祭祖先毕,合家宴乐,俗语“团年”。除日,更桃符、换春联,结彩,响爆竹,鸣金鼓,设斗斛,插冬青、梅花于其中。是夕,祀内外神,少长以次行辞年礼。”这一挂鞭炮的响声其实是表达人们一年结束后团聚的喜悦心情。
除了大年初一清晨要放爆竹之外,除夕之夜守岁也兴放炮,到子夜零时达到*,爆竹声震耳欲聋,响彻天宇,无论贫穷富贵,家家户户都要燃放爆竹以示除旧布新,守岁放鞭炮,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代表喜庆和欢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12:35

在民间鞭炮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喜事用品,正如古诗所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由此可见放鞭炮也是年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寓意着驱邪避凶,使得家中气场和顺,而且更是象征着未来一年中的家庭运势红红火火、兴旺富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16:07

;l;l;l;l;l;l;ll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19:55

让年兽不在来祸害人们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00:16

追答希望对你有帮助希望采纳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04:54

传说有种怪物叫“年”它要吃人,于是人们放鞭炮吓走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09:49

赶走年兽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