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境镇历史沿革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6 17:5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8 05:54

高境镇,源自江湾乡,得名于吴淞江故道虬江在此转弯。江湾镇起源于明代早期,沿着走马塘和小吉镇区一景浦河道发展,主街长达三华里(即今万安路),历来是宝山东南部的物资集散中心。在清雍正年间,设立宝山县后,江湾镇经济进一步发展,被称为“铁江湾”。初年闸北及虹口地区开发,江湾乡南部今四川北路及体育会路一带划出。1928年,江湾地区划归上海市管辖,以原江湾乡地境建立江湾区,历经几番演变,先后隶属于新市区、北郊区。1956年实现农业合作化,建立土地等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是为当时的高境乡全部和工农乡、中心乡各一部分。到1958年建立先锋人民公社,重归宝山县管辖。1959年建立江湾人民公社,下辖9个大队73个生产队和1个居民委员会,面积20.74平方公里,耕地12800余亩。1984年政社分社,改为江湾乡,当时下辖镇南、纪念、奎照、胜利、镇北、民主、江杨、高境、马桥9个村,58个生产队(另有15个生产队已经因国家征地撤销建制),农村人口7300人,劳动力4000人。


1978年到1984年,随着上海市中心城区建设的需要,江湾乡南部和中部的大柏树(大八字)等地域划归虹口区和杨浦区管辖,江湾镇也整体转隶虹口区,但这些区域内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干部人事管理权限仍在宝山。1988年,原宝山县和吴淞区合并建立宝山区。1994年,江湾乡撤乡建镇,以地境北部的古道观—“高境庙“改称高境镇,镇的中心工作从传统的“三农“问题转移到实现农村城市化、产业现代化和建设管理好新型城镇上来。


扩展资料

高境镇,地处宝山区东南部。该区域距中心城区近,境内曲阳路、中山北一路、场中路、逸仙路高架和建设中的中环线等骨干道路及地铁3号线贯穿纵横,张华浜集装箱码头和铁路北郊站枢纽近在咫尺。西有共和新路高架和地铁1号线延伸线,东有逸仙路高架和明珠延伸线经过,北与通河新村、泗塘新村、淞南镇为邻,南与闸北的彭浦新村、虹口的江湾镇为邻,东与杨浦的新江湾城接壤。全镇行政面积7.1万平方米,总面积11.23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3.7万平方米。户籍人口6万左右,流动人口近2万,未来规划人口将超过10万。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8 06:01

高境镇,源自江湾乡,得名于吴淞江故道虬江在此转弯。江湾镇起源于明代早期,沿着走马塘和小吉镇区一景浦河道发展,主街长达三华里(即今万安路),历来是宝山东南部的物资集散中心。在清雍正年间,设立宝山县后,江湾镇经济进一步发展,被称为“铁江湾”。初年闸北及虹口地区开发,江湾乡南部今四川北路及体育会路一带划出。1928年,江湾地区划归上海市管辖,以原江湾乡地境建立江湾区,历经几番演变,先后隶属于新市区、北郊区。1956年实现农业合作化,建立土地等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是为当时的高境乡全部和工农乡、中心乡各一部分。到1958年建立先锋人民公社,重归宝山县管辖。1959年建立江湾人民公社,下辖9个大队73个生产队和1个居民委员会,面积20.74平方公里,耕地12800余亩。1984年政社分社,改为江湾乡,当时下辖镇南、纪念、奎照、胜利、镇北、民主、江杨、高境、马桥9个村,58个生产队(另有15个生产队已经因国家征地撤销建制),农村人口7300人,劳动力4000人。


1978年到1984年,随着上海市中心城区建设的需要,江湾乡南部和中部的大柏树(大八字)等地域划归虹口区和杨浦区管辖,江湾镇也整体转隶虹口区,但这些区域内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干部人事管理权限仍在宝山。1988年,原宝山县和吴淞区合并建立宝山区。1994年,江湾乡撤乡建镇,以地境北部的古道观—“高境庙“改称高境镇,镇的中心工作从传统的“三农“问题转移到实现农村城市化、产业现代化和建设管理好新型城镇上来。


扩展资料

高境镇,地处宝山区东南部。该区域距中心城区近,境内曲阳路、中山北一路、场中路、逸仙路高架和建设中的中环线等骨干道路及地铁3号线贯穿纵横,张华浜集装箱码头和铁路北郊站枢纽近在咫尺。西有共和新路高架和地铁1号线延伸线,东有逸仙路高架和明珠延伸线经过,北与通河新村、泗塘新村、淞南镇为邻,南与闸北的彭浦新村、虹口的江湾镇为邻,东与杨浦的新江湾城接壤。全镇行政面积7.1万平方米,总面积11.23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3.7万平方米。户籍人口6万左右,流动人口近2万,未来规划人口将超过10万。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