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保护月牙泉,如何保护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1:49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20:29

[转摘]
鸣沙山,月牙泉,莫高窟,为敦煌三胜。甘肃之大,无敦煌便无以为甘肃;而敦煌之美,无鸣沙山、月牙泉、莫高窟便无以为敦煌。余秋雨以其《文化苦旅》一纸风行于海内外,开篇的几章都是有关敦煌的。对于当今的中国人,敦煌其实不是地理,而是文化,我迄今风尘仆仆,曾三去敦煌,但每去一次,感慨一次,沉痛一次,我心目之中的神圣的敦煌、蓝色的敦煌已一日日地面目全非了。

对于我,这样一个正宗的甘肃土著,在我真正的感觉中,敦煌已是负伤的敦煌。所谓负伤,乃是因为鸣沙山不再是天籁般的鸣沙之音,月牙泉则仿佛是弃妇或怨女的枯萎之泪,而莫高窟风剥雨蚀,多半森严壁垒,再用不着我说什么了。我首去敦煌是怀着朝觐之心的,那是人文主义方兴未艾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此后的几次,都是天南海北的朋友们远道而来,我鞍前马后以尽地主之谊的。后来我到了南方,学习、生活和定居,此间也四处漫游,因之饱览了西湖、三峡、桂林山水、西双版纳,那个时候我常常无端地想起敦煌,想起月牙泉,但不是闲情逸致的月牙泉,而是令人忧心如焚、攥着一把汗的月牙泉。在如今这样一个讲实事求是的时代里,似乎用不着我再在这里为月牙泉讳疾忌医了,因为月牙泉早已不那么可人了,它已是病入膏肓的月牙泉,奄奄一息的月牙泉,无须奢谈什么水边有树,什么虬根曲绕了,月牙泉几近要死了!而月牙泉一死,鸣沙山即非,敦煌即非,因为月牙泉是敦煌的眸子,是敦煌的命脉和心脏。山与川灵秀,但无水何以灵,无绿何以秀?况在那旷野大漠之中,那一湾静水,那一池春草,本就是大自然的恩赐和大敦煌的异秉,但现代的甘肃人太放肆了,太怠慢敦煌了,也太怠慢月牙泉了。

在敦煌有史记载的数千年里,月牙泉始终是作为神泉而名世的,泉中的铁背龟和七星草曾经名闻天下。早在汉代,月牙泉就是敦煌胜景,唐代则有船舸争游,泉边庙宇林立,至清代,泉南岸更建有龙王宫、菩萨殿、药王洞、雷神台、王泉阁等殿宇百余间。但到了近代,尤其是到了大跃进、破四旧之风极盛,泉边庙宇皆被毁于一旦。荒唐的是,现在不知是谁突发奇想,在泉边不伦不类,又修复了若干三层高的“古”建筑,又不知是谁突发异思,想从兰州等地修造几叶小船运到月牙泉,为敦煌增添“登台赏月”和“轻舟载客泉中游”二景,但殊不知那汉家遗迹,唐朝残照也不是那么随便就能回光返照的。自高自大的人类似乎从来没有将它当作一种生命给予应有的尊重。七十年代末,甘肃的一些人——大胆提出,月牙泉,什么神泉,龙脉地气动不得,必须破除迷信思想,开发月牙泉的水资源。于是乎,持续多年的大规模抽水引灌使得月牙泉终于元气大伤,濒临干涸,与此同时也引起严重塌岸,乃至泉眼被堵塞。此后一些所谓的专家们又粉墨登场,出来收拾残局,他们想当然地认为,既然当初抽水引灌造成了塌岸和泉眼堵塞,那么现在淘泉清沙一切不就结了吗?于是乎,大规模的人工淘泉战又打响了,几乎与此同时,在月牙泉不远处又挖了一座小泉湾人工湖,而后修建了引水渠,从党河流域为小泉湾引水,再修一条从小泉湾人工河通向月牙泉的注水灌道。但是,月牙泉毕竟是神灵之泉,清洁之泉,它不是朝秦暮楚,满肚肥肠,一袭臭皮囊的人,纵欲狂欢,身子被淘空之后,吃些什么,就能补些什么。就像当初引水提灌不能使月牙泉真正起死回生,而现在淘泉清沙则给了月牙泉更隐蔽、更致命的一击。“沙山抱泉,泉映山沙”,这本是月牙泉的奇异之处,神秘所在。月牙泉本是波光涟漪,清澈见底,而现在人为的所注之水根本不能与之相融,自泉中被注水之后,月牙泉就变成了一池死水,了无生气。大自然就是这样,它以自身独有的、无声的方式嘲笑和惩罚人类的所谓聪明,而月牙泉正是在人类这种所谓的聪明中,身不由己地,一天天地脱离了它的自然、高贵和纯洁的品位,几乎沦落成了一个我们在城市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依靠人工呼吸的大游泳池了。

在过去的人眼里,月牙泉最初是哺育之泉,后来旅游业时兴,月牙泉则成了利润之泉,比起以前抽水引灌,稼穑农事的艰难,哪里有现在月牙泉摇身一变,直接就变成哗啦啦的钞票来得滋润?于是上述幼稚和狂热的动机和行为就变得顺理成章和容易理解。作为甘肃人,我也并非边外恶虎,要夺人们的口中之食,更不是一介不谙世事的书案之虫,要与现代旅游业为敌,我的本意仅仅在于,人作为一种生命,大自然同样作为一种生命,要相互依存,互相保护。所谓环保,并非单向的,而是相互的,并非一方施舍恩赐,另一方只是摇尾乞怜,双方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绝不能损此肥彼,换言之,绝不能将人的所谓幸福强加在大自然的痛苦之上。大自然难道会有痛苦?我想有的,一定有的,就像月牙泉,无论遭受何种*,它都静默无言,它没有人那么会聒噪,没有人那么一受委屈就会跳,就会叫,但它与人一样,也会有一脸病容,满目凄情,也会有衣带渐宽,甚至也会与世长辞。八十年代末,一位李姓的水文专家曾专程赴敦煌勘察月牙泉,面对月牙泉危情,他预言:最多再有若干年,现在平均水深3米的月牙泉将会干涸,即使再继续实行人工淘泉注水,也不能从根本上遏制月牙泉的自然衰竭,最多再维持到若干年,月牙泉就会从地球上消失。老专家危言耸听了吗?不,他只不过一下子就打到了月牙泉真正的伤处和痛处。月牙泉危在旦夕,月牙泉一息尚存。那千年黄沙,万里戈壁,那大漠孤烟,一潭圣水,仍令人心仪。无论我在南方如何漂泊,但任何时候,我都是一个甘肃土著,一个敦煌和“飞天”的后裔。诚然,敦煌不仅仅是甘肃的,也是中国和整个人类的。但我私心里认为,它首先是甘肃的,它有幸出生在甘肃,这是甘肃的福气,但没有珍惜和保护好敦煌,这是甘肃的不幸,故而当我又一次听到“要不惜一切代价,千方百计挽救月牙泉”铿锵声音时,我没有多少意外,重要的是行动,但愿一切还来得及。罕世的宝藏,造化的神秀,不慎沉沦凡间,而世人不知,或貌似已知。“此山神异,峰如削成;其间有井,沙不能蔽”,而现在,多少人千山万水,奔来此处,仅仅为了熙熙攘攘的到此一游;多少人闲谈古今,附庸风雅,说起敦煌、月牙泉,如饮醇醪,如数家珍,但大敦煌的聚气藏风之脉,月牙泉的韫灵毓秀之水已几近灭绝,我甚至不能为之一恸。
我国生态学专家通过长期研究考察最近提出,气候干旱化是导致青海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的最主要原因。从而否定了过去人们的普遍看法:青海湖水位下降是由于人类过于频繁的经济活动及不合理开发入湖补给水源和地表水造成的。

近几十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经济活动加剧,青海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为保护好青藏高原上这一奇特的自然景观,中国科学院与青海水文、气象、环保等部门的专家联合组成考察组,开展了“青海湖水位下降原因及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的课题研究,经过长达6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揭开了青海湖水位下降之谜。

专家通过考察发现,在这个以降水补给为主的封闭湖泊区,干旱化气候是这一区域的主要天气特征。由于干旱气候导致降水减少,温暖气候加剧水分蒸发,因此,气候干旱化是导致青海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的最主要原因,而湖区的气候干旱化是由青藏高原隆升之后以冷干和暖干为主的气候特征在这一区域长期延续和发展造成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20:30

  “云是沙井,绵历千古,沙不填之。”沙井是月牙泉的古名,千百年来,月牙泉的美景书写着永不干涸的神话。据新京报报道,近30年来,月牙泉的水位大幅下降,这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正从我们眼中慢慢消逝。4月8日,原来生长在月牙泉边茂盛的红柳、沙枣树已枯死。4月9日的实测数据显示,月牙泉最大水深仅为1.0米,沙海淹没了月牙泉水近10米深,保护月牙泉迫在眉睫。

  据介绍,形状酷似一弯新月的月牙泉位于甘肃敦煌市区以南约5公里。1994年,鸣沙山(古书中记载为沙角山)和月牙泉被*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专家大多认为,月牙泉是古党河河道的一段残留,接受地下潜流的补给才使得处于极端干旱、强烈蒸发的条件下仍得以千年不干涸。

  而近30年来水环境急剧恶化,是什么原因导致月牙泉水位下降?调查发现,月牙泉水位之所以下降,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后者是导致月牙泉水位下降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据了解,1987年到1997年的10年间,月牙泉的面积由13.5亩减少到8.5亩,年均缩小0.5亩。最大水深由4.2米下降到2.0米,年均下降0.22米。而2006年4月9日的实测数据表明,月牙泉最大水深仅为1.0米。鸣沙山月牙泉管理处主任马生凯告诉记者:目前月牙泉水域面积在60000平方米左右,这是经1986年和1999年两次淘沙清淤,又经过5年回灌补水,每年引来500万立方米党河水才保住的。尽管如此,月牙泉水位每年仍要下降15厘米左右。

  有关专家建议,保护月牙泉要动“大手术”:从长远来说,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使地下水位得到回升,维护敦煌盆地地下水原有的动态平衡,是治理月泉水位下降问题的根本途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20:30

“云是沙井,绵历千古,沙不填之。”沙井是月牙泉的古名,千百年来,月牙泉的美景书写着永不干涸的神话。据新京报报道,近30年来,月牙泉的水位大幅下降,这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正从我们眼中慢慢消逝。4月8日,原来生长在月牙泉边茂盛的红柳、沙枣树已枯死。4月9日的实测数据显示,月牙泉最大水深仅为1.0米,沙海淹没了月牙泉水近10米深,保护月牙泉迫在眉睫。

据介绍,形状酷似一弯新月的月牙泉位于甘肃敦煌市区以南约5公里。1994年,鸣沙山(古书中记载为沙角山)和月牙泉被*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专家大多认为,月牙泉是古党河河道的一段残留,接受地下潜流的补给才使得处于极端干旱、强烈蒸发的条件下仍得以千年不干涸。

而近30年来水环境急剧恶化,是什么原因导致月牙泉水位下降?调查发现,月牙泉水位之所以下降,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后者是导致月牙泉水位下降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据了解,1987年到1997年的10年间,月牙泉的面积由13.5亩减少到8.5亩,年均缩小0.5亩。最大水深由4.2米下降到2.0米,年均下降0.22米。而2006年4月9日的实测数据表明,月牙泉最大水深仅为1.0米。鸣沙山月牙泉管理处主任马生凯告诉记者:目前月牙泉水域面积在60000平方米左右,这是经1986年和1999年两次淘沙清淤,又经过5年回灌补水,每年引来500万立方米党河水才保住的。尽管如此,月牙泉水位每年仍要下降15厘米左右。

有关专家建议,保护月牙泉要动“大手术”:从长远来说,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使地下水位得到回升,维护敦煌盆地地下水原有的动态平衡,是治理月泉水位下降问题的根本途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20:31

因为如果不保护的话,那个地方会变成一片沙漠,连一片小小的绿洲都没有,会严重影响周围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保护的方法是,一从别的地方调水补充,二是有节制地取水~~

可能一些老土点还要植树造林,防止风沙侵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20:31

sdffdsfdsfdsfds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