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差发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6 13:3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9 23:30

在公元四世纪的中国,晋代天文学家虞喜在研究古代星图和观察星空时,揭示了一个重要的天文现象——岁差。他在分析中注意到星星的位置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呈现出微小的偏移。这一发现被记载在《宋史·律历志》中:“虞喜指出,从尧的时代冬至日的短星昴开始,历经两千七百多年,冬至点已移至东壁中,这就揭示了每过50年,冬至点大约后退1°的规律。”岁差这一概念因此得名。

同样在西方,公元前二世纪的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也对天体运动进行了深入探究。他在编制一本包含1,022颗恒星的星表时,对比了150多年前阿里斯提留斯和提莫恰里斯的观测结果,发现恒星的黄经(即从春分点到恒星的连线在天球上的投影)显著增加,而黄纬的变化则相对较小。经过精确计算,喜帕恰斯发现,150年间所有恒星的黄经平均增长约1°5,他推测这是由于春分点沿着黄道向西移动所导致的。他进一步推算出,春分点每100年会西移1°,这是对岁差现象最早的认识之一。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