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社牛孩子,在芬兰小学被霸凌之后
芬兰教育,被誉为“领跑全球的教育”。
2000-2006年,芬兰学生在PISA(国际学生测量项目)中,连续三次斩获第一。作业少、成绩好……这使得芬兰教育一战成名,甚至成为了国家的名片。
2019年,周轶君拍摄了《他乡的童年》。纪录片中,芬兰展现了公平、宽容、去竞争化的一面,这更让芬兰教育在国内成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神话。
那么,芬兰教育是否真的像想象中那样完美无瑕?中国移民家庭在芬兰教育体系中的就读体验具体是什么样的?
近期,在芬兰的宝妈乐怡(化名)跟我们分享了,这两年间在芬兰带娃求学的所见所闻。
乐怡表示,和大多数人一样,她也曾将芬兰教育视为自己心中的乌托邦,但这两年的求学经验,让她明白外国的月亮也不像看起来那么圆。
以下内容,来自乐怡的自述。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孩子如果刷十年的题
大脑该“废”了!
下定决心带孩子来芬兰读书,主要是出于我个人事业和孩子教育的整体考虑。
先说说我自己吧。我本人是985博士毕业,之前在国内西部小城的一家研究机构工作,一直以来都和芬兰这边的机构有合作。
从2013年开始,每年,我都来往于中国和芬兰。最多的一年我飞了5次芬兰。
频繁往来的好处是我摸清了芬兰合作机构的情况,整个系统内的人我都认识了,对这边气候条件、饮食各方面也都比较了解。这为我后续移民提供了条件。
疫情前,我的工作,正好碰到了中年危机。突出表现为无法继续上升了,工作体验不好,老是背锅。
如果去一线城市找个工作,倒不难,但很可能会被裹挟进内卷加班之中。而且我家娃爸是个IT从业人员,一直以来每天都是11点下班,孩子都是我在管。如果我去一线城市,必然要带着孩子,让孩子去一个好学区、好学校,并不容易。
事业和家庭的平衡,可能是大多数中国职场女性都会思考的问题,我那时候也确实被这个问题困扰。
渐渐,我女儿读小学了。我们家的学区属于“公务员学区”,对口小学是城里最好的小学,出了名的“作业少、成绩好”。
但即便这样,我发现她写作业都要写到晚上八九点,根本没有时间练钢琴和玩了。这才两三年级啊!你可想而知等以后到了高年级和初高中会有多夸张。
我理想中的教育其实是像我小时候那样,松弛有度,玩得开心,也学得开心。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孩子小学就开始刷题来解决学习问题了,后面还有10年怎么办?刷10年的题?
而且,现在学校里规定不能跑跳,不能跳皮筋、丢沙包,简直跟监狱一样。
思来想去,我觉得去芬兰是最佳的选择。
在芬兰,我一直和高学历的研究人员打交道。他们研究能力很强,人也很自律。该几点钟上班就几点钟上班,时间观念很强。
这让我对芬兰的基础教育颇有好感。再加上《他乡的童年》,更是让我把芬兰教育幻化成为了心中的乌托邦。
我跟女儿也沟通了这个事。小女孩一听就欢呼了起来。在她心里,国外学校放学早,作业少,简直太快乐了。
娃爸和其他家人们虽然不舍,但也认为这对我们家来说是一个更好的出路。
于是,2019年,我在最后一次的出差中,跟芬兰的合作机构说,如果有空缺机会,请务必联系我,我可以以工作签的方式过来。
没想到机会来得很快。2020年对方就邀请我了。但因为当时国内疫情太严重了,我出不去,只能放弃。
2021年,国内疫情好转,对方又联系我。这一次,万事俱备,我没有再错过机会。
校园霸凌、禁不住的手机
和令人紧张的家校长群
2022年1月1日,我和孩子带着4箱行李,落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
我工作的机构,在一个离赫尔辛基2小时车程的小城。我们在这里安顿了下来。而后,我开启了一边工作、一边带娃求学的历程。
在出发前,我特意带着孩子看了一遍《他乡的童年》芬兰篇。那时的我们,怀揣着对于芬兰基础教育的美好向往,不知道接下来我的一个个滤镜即将被打碎。
第一个打碎的,是对于“教师”的滤镜。
在《他乡的童年》中,我看到的芬兰老师教学水平很高,授课内容有趣,又和蔼可亲,让人如沐春风。
在媒体中,教师向来是芬兰教育之光。提到芬兰教师,大家都会想到“全世界最严苛的教师选拔制度”、“幼儿园老师都要硕士起”等标签。
图片来自《他乡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