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多校通知:大学教师,实行“坐班制”!

2024-11-19 来源:华拓网

近日,小编了解到多校通知:大学教师,实行“坐班制"!这一举措犹如巨石投湖,在教育界掀起层层波澜。对高校而言,这有利于规范教学管理,让教师指导学生更及时,学术交流更便捷,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保障教学活动有序开展。但对于习惯了自由安排时间的教师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教师坐班制

就之前位于三线城市的公办高校商学院,制定青年教师坐班制度。要求40岁及以下教师原则上需进入学院设立的“青年人才成长助力站”集体坐班,每周不少于3个工作日,坐班期间开展各类学术活动。同时明确了出站条件,教师需满足科研项目主持(国家级或教育部项目、横向项目经费达标)、论文发表(特定级别期刊)、教学科研成果获奖(省级及以上等级)、学生竞赛指导(省级二等奖及以上)等条件其一即可出站。此外,进站教师在资源获取、项目推荐、评优评先等方面享有一定权利,但未按要求坐班将失去评优评先资格。

为加强新入职教师培养和管理,促进新入职教师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西部某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要求新入职教师严格实行坐班制度。新入职教师自报到之日起一年内,按学校规定时间上下班,按正常工作日进行考勤,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擅离工作岗位,不得在工作时间或办公地点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活动。考勤结果将作为绩效工资发放、岗位聘用、职务晋升、职称评审、年度考核及奖惩的重要依据。

某所位于省会的民办高校曾在2023年通知,自2月20日起该校全体教职工统一实行坐班制。

推行坐班制 面临挑战

推行坐班制面临诸多挑战。从教师角度来看,长期以来相对自由的工作模式被打破,他们需要在固定时间和地点办公,这可能会限制其思维的连贯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对于一些从事前沿科研的教师,灵感可能会在这种模式转变中受到影响。而且,坐班制可能会增加教师的通勤压力和时间成本。从学校管理层面而言,如何监督坐班制的有效执行,如何协调不同教师的课程安排与坐班时间,避免形式主义和过度管理,同时保障教师权益确保坐班制真正有利于教学质量提升,这些都是吸待解决的难题。

华中师范大学学者吴河江和王莉娟指出,固定坐班制要求所有教师在规定时间内以学校为唯一办公地点,这种管理方式便于对教师进行管理,能保证在学生或学校管理者需要的时候教师都能在场。但是,每位教师都有自身的特殊情况,整齐划一的教师管理模式是对教师时间与精力的一种浪费,并且对教师生活与专业发展造成诸多不便。

非坐班制则是与固定坐班制相对的一种松散的教师管理模式,除集体活动外,教师可在上完课后直接离开学校,自由安排剩余时间。非坐班制给予了教师最大的自主权,但是这种松散的管理模式对教学活动、师生关系、教师间关系、学校政策落实都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在非坐班制管理模式下,教师看似拥有自由,但实际上容易陷入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舒适”--失去教学与科研热情,弱化对学校事务的关注。

借鉴弹性坐班制

为应对挑战,高校推行坐班制时需充分考量教师工作特点与需求,制定更科学合理的制度。比如借鉴弹性坐班制理念,在保障必要教学和办公时间的基础上,给教师一定自主安排时间,使其能依自身工作节奏和任务需求灵活调整工作方式。

华中师范大学学者吴河江、王莉娟指出,弹性坐班制是人本化管理模式,能体现教师主人翁地位,提升其工作自由度与尊严,满足专业发展需求,调动积极性。它将工作时间划分为核心时间和弹性时间,教师完成核心任务后可自主支配弹性时间,平衡生活与发展。

此外,学校要科学分配弹性时间,强化结果导向评价,防止教师滥用自由时间,教师也要正确利用弹性时间实现专业发展。高校还应尊重教师行业发展规律,理解关怀教师,针对不同年龄段教师制定弹性学术制度,并加强坐班制监督管理,完善考核机制,确保教师高效完成坐班任务。

北大教授何怀宏描述,真正的大学老师无需打卡、考评,给他们闲暇,他们就会主动读书、写作、上课、与学生交流。大学若能找到并容纳这样的人,只需服务性管理就能成为好大学。

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提升教育质量。坐班制的实施并非是简单的时间限制,而是为了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协作。在办公室的共同时间里,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相互分享教学经验、开展学术讨论,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同时,这也方便了学生能更及时地找到老师答疑解惑,增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当然,在执行过程中也会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细节,力求在保障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也能让教师适应新的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