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西师范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意见交流会在音乐艺术广场报告厅举行。审核评估专家组组长、上海大学党委书记成旦红,专家组副组长、江西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刘耀彬及专家组成员,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总督学谢康,江西师范大学校长陈芬儿院士及学校领导班子出席会议。
自10月14日审核评估工作正式启动以来,由19位专家,6位项目管理员、秘书组成的审核评估组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为期3周的线上评估。成旦红、刘耀彬、五邑大学党委书记栾天罡、武汉大学原副校长吴平、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聂国兴、江苏理工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周兰珍,南昌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王金平、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杜瑞军、江西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潘春荣等9位专家入校进行了为期3天的线下评估。通过研读报告、听课看课、座谈访谈、调阅材料、实地考察等方式,在深入考察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专家组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形成了集体意见。
成旦红代表专家组向学校反馈审核评估整体情况。他表示,在全力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中,江西师范大学始终坚守模范初心,弘扬强国情怀,传承卓越基因,全面开拓了美好大学、一流大学、模范大学建设新视野新境界,彰显了新时代一流师范大学的气质和品格。
成旦红从五个方面肯定了学校在本科人才培养的成效和特色:一是坚持党的领导,铸就本科教育教学新篇章;二是思政育人特色鲜明,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三是师德浸润,构建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体系;四是构建“创赛”育人体系,双创教育成效凸显;五是以质量管理制度建设为牵引,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同时,他围绕学校内涵式建设和发展交流了需要予以重视和持续改进的方面。
刘耀彬、吴平、聂国兴、周兰珍、王金平、杜瑞军、潘春荣等专家组成员,针对在线上评估及入校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分别从培养过程、教学资源与利用、教师队伍、学生发展、教学成效等方面,交流反馈了个人意见,并提出改进建议。
谢康代表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江西省教育厅向专家组全体成员的辛勤工作和精心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对学校近年来的办学成果表示肯定。他指出,本次审核评估是对学校办学工作的全面体检,各位专家共同为学校“把脉问诊”,开出了“良方妙药”,对学校未来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和推动作用。针对学校下一步落实审核评估整改工作,他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要厚植师范院校办学底色,为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助力;三是要突出问题导向,以整改提升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早日建设成为师生向往的美好大学,更高质量的一流大学。
陈芬儿代表学校作表态发言。他说,学校全体师生满怀感恩与敬意,向辛勤参与审核评估工作的各位专家表示崇高敬意,向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长期以来对学校发展建设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对本次评估的指导帮助表示感谢。他指出,学校坚决整改落实,切实把专家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头等大事,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全力做好审核评估“后半篇文章”。要接续奋斗前行,聚焦专家反馈的意见建议,举一反三,着眼长远,全面审视自身存在的短板差距和薄弱环节,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更加突出“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切实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要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思政课改革,加强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不断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构建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体系。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进一步精准对接社会发展需求,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学科专业优化升级,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完善协同育人体系,着力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持续提升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夯实人才根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师大智慧和力量。
省教育厅、省教育评估院相关处室负责人,学校各单位各部门副处级以上干部,各学院专业负责人和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代表,学校督导专家、师生代表,评建办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11月6日至8日,专家组入校开展线下评估。入校评估期间,专家组集中考察了校史馆、连续流动化学与工程研究院、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监测预警平台和江西师大遥感卫星地面站、社会心理服务方舱、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情况和公费师范生养成教育情况等,走访了学院、机关处室、“一站式”学生社区和学生宿舍等,与校领导和各单位负责人、师生代表进行了访谈交流,并赴江西师大附属中学和中电科普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实践教学基地和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开展了全面深入的评估考察。
此次线上和线下评估期间,专家组访谈校领导13人次、职能部门负责人66人次;听课51节次,调阅培养方案48份,试卷442份,毕业论文186篇,教学材料10余份;座谈、访谈在校师生174人次,走访考察教学单位、校内实践、实训及公共场所40余个,举办教师、学生、用人单位、毕业生座谈会11场。(文/钟雪艳 图/黄志刚 赖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