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永平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一、深入理解教研内涵
2019年,教育部颁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指出: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2023年8月28日,教育部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会议,提出教研制度是中国特色教育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会议从健全教研体制机制、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完善教研保障机制、创新教研工作方式等方面对教研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在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背景下,加强教研工作,注重教研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一项必须切实加强的重要工作。《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都强调了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建立学前教育教研片区职责制,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完善学前教育教研体系。健全各级学前教育教研机构,充实教研队伍,落实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加强园本教研、区域教研,及时解决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因此,抓好教研工作,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幼儿园教研是为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完善课程、改进课程实践的成效,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而组织的专业性活动。教师是教研的主体。我国配备了专门组织和管理教研的人员——教研员。教研员是根据幼儿园现实问题和需要,规划、支持、协调和组织多样化、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并引导教师进行反思和总结的专业人员。教研员应该符合几个基本条件:
首先,是优秀的幼儿园教师,达到区域性基本学历要求。
其次,对国家的政策、法规具有较高的领悟能力,善于联系实际进行研究、分析和实践探索;热爱学习,不断获得新知,并能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和研究。
第三,工作踏实,做事认真细致,有一定的宏观思考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第四,为人正派,做事公正,平等待人。教研员的专业化对提高教研成效和提升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二、幼儿园教研体系建设
幼儿园教研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幼儿园教学研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专业发展传统,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幼儿园课程教学研究、管理和质量保障的机制。因此,教学研究有多重含义。根据行政层次,可分为省、市、县(市 、区)、片区、镇(街道)及幼儿园的教研,甚至幼儿园内部也可进一步分为园级、年级和班级的教研。从功能上说,有课程与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意义上的教研,也有研究意义上的教研,甚至还有学习与培训意义上的教研。在一些地方,培训意义上的教研已归属专门的培训部门,但县( 市、区)以下尤其是幼儿园内的培训经常是教研的重要内容。
无论是哪一级教研,无论是实现教研的哪种功能,都应该从问题出发,要倡导问题导向的教研。对幼儿园而言,教研是具有研究意义的,而研究就是解决问题。没有问题意识的教研经常是盲目的,甚至是浪费时间。幼儿园课程教学研究、管理和质量保障,甚至学习和培训都应该针对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要避免赶时髦式、拍脑袋式的教研,要切实研究和把握幼儿园课程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尤其要采取适宜的方式了解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梳理普遍问题和重点问题,结合这些问题,创造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逐一加以解决,使教研真正能解决问题,推进实践,提升教育质量。
教研工作是学前教育实践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形式、多层次地浸润在整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重视教研是我国学前教育的传统,配备专业的教研人员是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管理的传统举措。没有扎实有效的教研,很难产生经典的课程方案。考察世界上一些经典的课程方案,可以发现它们都经历了长期的实践研究过程。没有扎实有效的教研,就难以提升教育质量。
幼儿园教研有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教研工作伴随课程实践过程。高质量的教育是以教研为先导的,是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研是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的内容来源于实践中的问题,无问题、无教研的实践是必须加以警惕和反思的。
第二,教研应贯彻落实法规的精神。教研工作不是一般的科学研究,直接关系到教育实践过程,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发展,不能随心所欲。符合规律、解决问题、不浪费老师和幼儿的时间是对教研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教研工作专业性的重要标准。教研过程就是有效贯彻落实《规程》和《指南》的过程。
第三,教研工作必须以问题为导向。问题是教研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就没有真正的教研。解决问题依靠科学规律和踏实实践。没有规律意识(幼儿发展的规律、学前教育的规律、课程建设的规律、教师工作的规律)和法规意识的教研是埋头拉车的盲目实践。自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教研工作的应然状态,多维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第四,教研水平决定了区域教育质量。衡量质量关键是考察教育过程,过程质量取决于实践中的问题有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教研与教育质量紧密相连。区域教研的制度化、针对性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有效的教研一定伴随学习,有效的学习往往针对特定的问题;教研人员的反思、进取和自觉(对规律的自觉、对支持的自觉、对成效的自觉)是教研工作有效性的关键。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尤其是随着广大教师质量意识的提升,教研工作已经形成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开始出现一些可喜的转化。从关注“教”到关注“学”和“教”,并将“教”从传授、讲解转化为支持、鼓励和引导儿童投入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从关注“上课”到关注“多样化”的活动,尤其是关注儿童的自主探索、交往和表达;从关注“教学”到关注“课程实践”,教学不是课程实践的全部,教研还关注课程理念确立、目标优化、内容和资源的挖掘和扩展、活动组织支持的策略和方法及评价等课程实践问题;从关注室内活动到系统关注儿童的活动,将室内外、院内外活动都纳入教研的视野;从关注一致到关注差异,无论是儿童、目标还是内容都具有一致性和相似性,但这只是部分事实,教研还要关注不同点、个别性和差异性;从单层到多层,幼儿园教研是以往教研的重点,也是教研组织的主要层面,其实教研应该包括班级、年级、园级和片区等多个层次,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问题,也有不同的问题解决方式;从任务导向到问题导向,以往教研往往不是教师的需要,是被要求的,是教师应该参与完成的任务,现在正在开始转化为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有教研的需求,希望通过教研解决问题,改善实践;从依靠经验到依靠科学和经验,教研是教师共同研究和讨论问题及解决方案的活动,因此,权威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力量,经验也只能解决部分问题,但难以解决深层的问题,将科学理论和教师的经验结合起来,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和方式。
三、教研问题征集、聚焦和解决
所谓研究,就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没有问题的研究是无病呻吟。教研也是如此。研究的问题可大可小,但小问题的解决,有助于避免大问题。要善于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根源,再生发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教研问题来自实践,来自教师。无论是幼儿园的教研还是片区教研,都应该进行深入的调查,真正把握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收集、整理和聚焦实践中的问题有很多方式,关键的是教师真正有机会提出真问题,教师的问题能得到充分的重视。幼儿园能根据大部分教师关注的问题,聚焦幼儿园集体性的教研问题,并组织研究、讨论、探索和解决。教研人员在分析研究幼儿园集体性的教研问题的基础上,能总结、提炼出区域内最核心的教研问题,组织开展区域教研,并切实引导大家解决问题。
在教研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以法规和科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教师的实践经验,努力分析问题的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如果讨论不能解决问题,就应该进行探索和尝试,在实践中寻找答案,验证答案。因此,教研不一定是一次讨论就能完成的,很多问题的解决不是依靠坐而论道,有时有效的教研需要较长时间、不同方式的努力。
要切实做好教研记录,关注每一位教师的观点,尤其是关注对问题原因的不同解读和对解决问题策略的不同考虑。要充分发挥集体讨论的智慧凝聚作用,关注教师在实践中已经形成的经验和例证,坚持以科学理论和法规精神为指导,避免“高声压低声”“权威压群众”“年长压年轻”的现象。让教研讨论过程真正以理服人,让事实说话,让对解决问题有效的思路和策略能得到充分呈现。要引导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总结和整理大家的观点和做法,尤其是在思想和策略上要形成基本的共识,不然会减弱教研的成效。要凝聚集体智慧,让集体智慧转化为实践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以我个人的经验为例。我参与了一些幼儿园的活动观摩和教研,在观摩过程中,发现有些儿童手上的材料太单一了,玩起来没有兴致,甚至一会儿功夫就不玩了。我和老师们讨论如何改变这种现象。通过尝试,发现不断添加相关的、有利于活动深入的、增大挑战的、层次递增的材料能引发儿童持续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总结出了“课程生长之加法”。
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儿童兴趣不能持续甚至无事可做。基本思路:基础资源+辅助材料+工具=无数的经验。例证:一根树枝+(一根相同的树枝+几根相同的树枝+更短的树枝+更长的树枝+更粗的树枝+更细的树枝+更直的树枝+更弯的树枝+不同树皮的树枝)+(毛根+带皮电线+绳子+布条+稻草或麦秸+芦苇或麻秆)+(尺+秤+钉子+榔头)+(笔+细+颜料)+(沙池或沙箱+泥地)=无数的经验。其中生发的学习行为包括:观察、比较、测量、称重、捆扎、连接、编织、表现、大型建构等。
同样,在现实的活动中,针对幼儿园满足于将秋天的果实展示,缺乏深入的学习的问题,我们又总结出了“课程生长之乘法”。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学习单一、探究不深入、乏思路。主要是引导儿童探究某一个果实时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进行系统的记录和整理,归纳出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把它们运用到儿童对其他果实的探究上。基本思路:目标资源 ×(活动+活动+活动+……)=无数的经验。例证:南瓜×(观察+比较+测量+称重+猜测+解剖+统计+制作+品尝+溯源+选种+种植+……)=无数的经验。
针对活动中儿童人均资源短缺的问题,我们还总结出了“课程生发的除法”。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儿童人均资源稀少,难以展开持续、有效学习,课程经验难以得到生发。基本思路:基本资源(空间或桌面总体面积、总体活动时间、总体玩具料数量)÷儿童人数=活动成效,由此警示教师及时调整活动空间、时间和材料等资源布局,以便促进儿童有效学习,并获得更多有益经验。此外,我们总结的种植活动的“全收获理念”等均来自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因此,良好的教研是能生产实践性知识和智慧的。
四、加强对园长和教研人员的培训
教研工作是一项与教育质量和教师专业成长紧密相关的工作。教研活动与教育实践紧密相关,也与幼儿园的管理、评价、培训等工作相互关联,因此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园长、副园长、幼儿园教研负责人以及专兼职教研人员是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要明确教研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方向,总结教研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升教研工作的成效。要加强对教研人员的专业培训,切实提升教研人员的教研意识和组织能力。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并不缺少教研活动,但是缺乏有效教研。没有问题,没有方向的教研经常出现;教师被动参与,懒得发言的教研经常发生;虎头蛇尾,缺乏总结和共识的教研随处可见。因此,提升园长、副园长、幼儿园教研负责人以及专兼职教研人员的教研组织领导能力,是幼儿园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对幼儿园和部分区域教研工作的观察和调研,我觉得从问题出发,当前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培训:
·如何理解教研的内涵、类型和功能
·如何组织和实施片区教研
·如何指导园本教研
·如何进行教研问题的收集和聚焦
·如何将现场调研、区域教研与培训相结合
·如何理解教研与教育质量的关系
·如何理解教研员的素养和职责
·如何做好教研记录、教研总结并发挥它们的作用
·如何塑造良好的教研文化
·如何增强教研中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反思精神
总之,教研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我们一定要明确教研工作的根本依据是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的规律。教研活动的前提是发现问题,教研活动的核心目的是解决问题。有效的教研应该引导教师关注教育活动过程,采用适宜的方法,开展充分讨论,引发大家有针对性的学习。教研的形式和方法需要不断创新,确保有效地解决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并不断凝聚教学智慧。要提高教研工作对教育质量的贡献率,真正在教研中不断完善教育过程,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注: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报学前周刊
版权声明| 综合整编自网络 意在传播优秀的教育理念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设为星标”吧↓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